这首诗《战城南》由明代诗人王廷陈创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展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开篇“战城南,困城北”,描绘了战场的广阔与惨烈,乌鸢啄食腐肉,形象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破坏。接着,“一将侯,万夫死”强调了战争中将领与士兵的牺牲,而“圣人用之非得已”则表达了对战争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与悲哀。
“国之守,在四邻,善战之臣服上刑”揭示了战争背后的政治考量与道德困境,指出为了国家的防御,有时不得不使用武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对良将的不公平待遇。接下来,“佳兵者,不祥器,常胜之家道所忌”表达了对战争工具的谴责,认为真正的胜利不应建立在暴力与杀戮之上,常胜往往预示着家庭与国家的衰败。
“孤人子,寡人妻,独人父母安忍为”通过个体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破坏,以及作为父母、子女、配偶的人们在战争面前的无力与痛苦。最后,“销戈矛,灭锋燧,戢尔熊罴长不试”呼吁结束战争,销毁武器,让勇士们不再被战争的阴影笼罩,过上和平的生活。
“䲭鸮逝,凤凰来,与民休息歌康哉”以凤凰象征和平与繁荣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民众生活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