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怀古

淮南昔繁丽,富庶天下称。

管弦十万户,夜夜闻喧腾。

不徒竹西寺,歌吹相豪矜。

一朝烽火急,廛市为沟塍。

风月无欢场,睥睨皆射堋。

荒荒野月白,照地如寒冰。

自从画江守,岁岁输金缯。

萧条闾井间,水旱又频仍。

我来经故里,日暮此一登。

隋唐倏己往,遗迹几废兴。

江山极苍莽,望之涕沾膺。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竹西怀古》,是宋代诗人李易所作。诗中描绘了昔日淮南的繁华景象与今日的荒凉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篇“淮南昔繁丽,富庶天下称”,点明淮南往日的繁荣与富饶,被誉为天下的富庶之地。接着“管弦十万户,夜夜闻喧腾”描绘了当时音乐与欢声的热闹景象,十万户人家,每晚都能听到乐声与喧闹,展现出当时的繁华与欢乐。

然而,“不徒竹西寺,歌吹相豪矜”之后,笔锋一转,描述了竹西寺的歌吹声,却不再是豪奢的象征,而是用来相互夸耀。这句转折,暗示着繁华背后可能存在的虚伪与炫耀。

紧接着“一朝烽火急,廛市为沟塍”,突然转向战乱的场景,昔日繁华的市场变为沟渠与田地,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跃然纸上。接下来“风月无欢场,睥睨皆射堋”,进一步描绘了战后凄凉的景象,连风月也无法带来欢乐,人们只能在箭靶前练习射箭,以示生存的艰难。

“荒荒野月白,照地如寒冰”一句,通过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片荒凉冷寂的氛围,仿佛大地被一层寒冰覆盖,形象地表现了战后的荒凉与寒冷。

“自从画江守,岁岁输金缯”提到自古以来的战乱不断,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金银财宝,揭示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负担。

“萧条闾井间,水旱又频仍”描述了战后社会的萧条与频繁的自然灾害,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最后“我来经故里,日暮此一登”,诗人亲自来到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日落时分进行了一次探访,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与感慨。

“隋唐倏己往,遗迹几废兴”,感叹历史的更迭,隋唐时期的辉煌已成过去,遗迹在废墟与新生之间摇摆。

“江山极苍莽,望之涕沾膺”,站在辽阔的江山之上,诗人不禁泪湿衣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与对故土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从繁华到荒凉的历史变迁,以及对战争、自然灾难、历史更迭的深刻反思,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3)

李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居剡寄郑天和

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万八千丈。

中有神仙不死区,郁郁黄云覆其上。

透岩流壑绕四旁,面势参差皆意向。

鸡登天姥有时闻,鹤在沃洲何待放。

彩衣大胜宫锦袍,白发奉亲仍敬养。

异才争出辅清朝,爽气自惊游碧障。

古来无位有重名,吾家谪仙陆鲁望。

平生愿到犹不谐,矧复区区走俗状。

桃源康乐旧乡存,路接风烟甘远往。

渡江正谓九华丹,石笋飞泉归指掌。

鸾翔鹄浴传异时,列岫方池闲想像。

剡溪随处可卜居,乘兴扁舟正相访。

形式: 古风

三悬潭

鹿山今是贵门山,尽室携扶万壑间。

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

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剡山所见

剡中无数野蔷薇,黄云烂漫相因依。

玉杯浅琢承坠露,金钟倒挂摇晨晖。

斑竹笋行三亩地,红药花开一尺围。

豆角尝新小麦秀,来禽长向樱桃肥。

歌舌随风柳外啭,翠花带水烟中飞。

鱼跳破浪奋赤鬣,鹤唳投松翻缟衣。

乡关万里久无梦,岩壑四年今息机。

叮咛杜宇往江北,为唤故人令早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卜居独秀山

访戴溪长近若耶,金庭雪对赤城霞。

沼从鹄举添萧索,峰似鸾翔解叹嗟。

每爱林间百种蝶,难忘竹外四时花。

剡川图上他年指,独秀山前是我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