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
浪高峰顶青天雪,风助江声白昼雷。
势欲上时掀海立,怒无泄处触山回。
世间亡国知多少,谁似灵胥恨未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通过对潮水逆行和声势壮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
“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这里,“按节波神”指潮汐如有灵性的节奏,逆着水流而上,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鱼龙在此激浪中跳跃,仿佛在进行一场壮丽的舞蹈,展现了生命力与自然力的勃发。
“浪高峰顶青天雪,风助江声白昼雷。”潮水涌上,如同山峰一般高耸,直冲云霄,与蓝天相接,甚至可以比作天边的白雪。加之狂风巨浪相互呼应,使得江声如雷鸣,不仅震撼人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激荡。
“势欲上时掀海立,怒无泄处触山回。”潮水在特定时刻达到了顶峰,如同要将整个海洋都推举起来。它所蕴含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无法找到宣泄之地,只得撞击着山石然后又退回到汹涌的波涛中。
“世间亡国知多少,谁似灵胥恨未灰。”这两句诗转换了情境,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沉思。诗人借潮水的力量和不可预测性,联想到了历史上无数亡国的悲剧,以及那些尚未淡忘的哀怨。
整个诗篇通过对潮汐壮观场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不可一世之力的敬畏,同时也深沉地表达了对历史沉浮、国家兴衰的感慨。
不详
人家落落堕荒丘,碑带苍苔独自留。
博陆脊梁浮日月,中郎铭笔法春秋。
一抔谁下寻坟马,片石今供砺角牛。
惟有斜阳閒照管,肯和鸦影上螭头。
藓壁作怪画,石泉操古琴。
藤多山木老,僧瘦道根深。
白鹄随人饭,青猿抱佛吟。
经过恨不数,带雨度遥岑。
乌桕林头月上弦,黄芦矶下水平天。
十年客路多随雁,一树秋声总是蝉。
江阔乱分渔火细,滩空长漱岸沙圆。
丁宁说与梢人去,若过芝山且系船。
不作人间肉食僧,霜髭茁茁骨棱棱。
释经妙在一转语,疗病良于三折肱。
处寺有规能缚律,即心是佛不传灯。
胸中历历前朝事,说到西头气拂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