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州途中遇雨复晴

飘风自南发,幌荡云飞扬。

惊沙迷古道,昏冉乱征裳。

殷其山起震,霢霂微雨瀼。

百亩翻麰穗,千篱蔚麻桑。

枫林添暗绿,柳色洒新黄。

行客无乐事,得此濯烦肠。

愿言炎埃静,不辞湿行装。

云何司夏者,反若靳清凉。

吾今在汶上,杲杲日已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东平州途中,遭遇风雨交加的天气变化,以及雨后晴朗景象的细腻感受。

首句“飘风自南发,幌荡云飞扬”,以强烈的动态感开篇,描述了从南方吹来的疾风,使得云彩在空中飘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风雨来临前的景象。

接着,“惊沙迷古道,昏冉乱征裳”两句,通过“惊沙”和“昏冉”两个词,描绘了风沙弥漫、视线模糊的情景,同时“乱征裳”则暗示了行旅的不便与艰辛。

“殷其山起震,霢霂微雨瀼”中,“殷其山起震”可能是指山间雷声隆隆,预示着暴雨将至;“霢霂微雨瀼”则描绘了细雨绵绵,地面湿润的景象。

“百亩翻麰穗,千篱蔚麻桑”两句,转而描写雨后田野的生机勃勃,百亩田地中的麦穗翻动,千篱之间麻桑茂盛,展现出雨后的丰收景象。

“枫林添暗绿,柳色洒新黄”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色彩变化,枫林变得更加深绿,柳叶则染上了新黄,一派清新宜人的景色。

“行客无乐事,得此濯烦肠”表达了行人在风雨中的疲惫与无奈,但雨后的清新空气却能洗涤内心的烦躁。

最后,“愿言炎埃静,不辞湿行装。云何司夏者,反若靳清凉”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季的渴望,希望炎热的天气能够得到缓解,同时也对负责夏天的天神表达了疑问,为何不赐予清凉。

“吾今在汶上,杲杲日已旸”则是诗人身处汶水之上,阳光已经照耀大地,象征着希望与温暖的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风雨到晴朗的自然变化过程,以及诗人在这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力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栖白门寄怀方肃之徐九一

泛迹栖吴门,卷情恻秋意。

寂寞空庭风,展我怀朋志。

良朋天一方,孤怀何所似。

眷彼孤栖鸟,日暮失俦类。

敛翼不复飞,疏林独憔悴。

感此集千端,所思不能置。

兴言今日别,回首昔日聚。

偲蔼一堂中,莫逆而相视。

友益既成三,同心更无二。

徐子誇七斗,追琢敦远器。

方髯富五车,巍然植高帜。

如余本庸疏,时亦从旁议。

乃知同道谋,以得断金利。

相望意犹隆,岂但情之毖。

惟期吾党心,共承斯文寄。

君耽白玉堂,我披泉石位。

玉堂生虚清,泉石多幽异。

万里亦比肩,如何怅两地。

旷怀在古今,驰神有寤寐。

毋或金玉尔,好音时相嗣。

形式: 古风

静夜久坐寄宋尔孚辜端敬

夜沉敛客绪,息意冥所思。

皓月时流照,江水清且瀰。

参差檐外影,兴言故人居。

故人今燕北,连镳暂相随。

聚首亦何几,各有民社司。

宋子敦其性,辜君迈厥施。

恢恢皆远器,伯仲可同追。

久探此心一,应知不世移。

世情竞纷纠,慎处乃得宜。

刚柔裁之心,进退观于时。

余亦耽虚白,所砥日孜孜。

相望非近小,贡言多切偲。

孤尚如不失,千秋有共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日过维扬朱章华年友泊此未归相逢命酒舟中

已别还疑聚,惊时各意疏。

邗江杯酒夜,秋色月桥初。

诸怀同拨置,归意静相摅。

扁舟远尘杂,雨过新魄舒。

波澄素影落,漏永夜情虚。

欢来君应尽,愁去我犹馀。

未忍轻分手,临流独唏嘘。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偕王芳洲朱章华二年友同集冒宗起处余以不胜酒力先回

朋情欣远聚,酒意向秋添。

谈锋宾主敌,胜友东南兼。

金风吹绿蚁,颓玉压晶盐。

次公难多酌,童羖易生嫌。

恐贻监史耻,伐德时相砭。

形式: 古风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