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菊

重阳过去秋芳歇,冷眼惟看十月花。

却怪人心随节改,曾从十九醉霜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晚菊》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以及对季节更替和人心变化的感慨。

首句“重阳过去秋芳歇”,点明了时间背景,重阳节已过,秋天的花朵开始凋零。这里的“秋芳”既指秋天的花卉,也暗含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歇”字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花朵逐渐枯萎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次句“冷眼惟看十月花”,诗人以“冷眼”形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态度,既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冷静,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某种疏离感。在这样的视角下,诗人特别关注的是“十月花”,即深秋时节依然绽放的花朵,尤其是那些不畏严寒、傲立风霜的菊花。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菊花在深秋的独特魅力。

第三句“却怪人心随节改”,诗人将目光转向人类社会,表达了对人们情绪与行为随季节变化而改变的疑惑与感慨。这里的“节改”不仅指自然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社会风气、人心状态的变迁。诗人似乎在问:为什么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波动?

最后一句“曾从十九醉霜华”,以反问的形式结束全诗,意蕴丰富。一方面,“十九”可能是指重阳节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饮酒赏菊,享受生活的美好;另一方面,“醉霜华”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秋霜中沉醉于菊花之美的情景。然而,诗人通过反问,似乎在质疑这种表面的欢愉是否真正触及了内心深处,是否能够抵御季节更替带来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季节、人心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菊

东篱不乏素心人,何必南村远结邻。

料得重阳来送酒,衣香花气两缊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黄菊

愁容淡处殿秋光,不是黄华不傲霜。

消息暗传冬岭上,蜡奴先学扮村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醉西施

薄晕脂痕上玉肌,吴宫宴罢弱难支。

酣情近被秋风醒,犹自垂头卧晚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旧朝衣

晚节辞荣衣锦归,记曾陪宴赐宫绯。

朝衫也逐秋光老,酒涴烟痕带夕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