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去去天涯无定期,瘦童羸马共依依。
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
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
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至冬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之情。
“去去天涯无定期”表达了诗人对于归期渺茫的无奈感受。这里的“天涯”,往往用来比喻遥远或边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稳定的生活状态。
“瘦童羸马共依依”则是对一种凄凉场景的描写。“瘦童”指的是营养不足的小孩,“羸马”则是形容体弱的马,这两者的“依依”给人以生机勉强的感觉,透露出生活的艰辛。
“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萧瑟感。诗中的“暮烟”与“寒叶”营造出一种秋冬交接时节的景象,而“客来绝”和“人住稀”则强化了一种孤寂与荒凉之情。
“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中,“带雪野风”、“旅思”、“入云山火”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严寒的自然环境,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温暖与归属感的渴望。
“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历史地名(如钓台)与自然景观(如沧洲),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最初纯粹心态的追求和渴望。
总体而言,此诗充满了深秋至冬的寂寥之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向往,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交织的佳作。
不详
生卒年月不详,南唐庐江人(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自幼入庐山国学,工诗文。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后官歙州通判、考功员外郎。年70卒
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应倍用心神。
不知草木承何异,但见江山长带春。
云势似离岩底石,浪花如动岸边蘋。
更疑独泛渔舟者,便是其中旧隐人。
长羡闲居一水湄,吟情高古有谁知。
石楼待月横琴久,渔浦经风下钓迟。
僻坞落花多掩径,旧山残烧几侵篱。
松门别后无消息,早晚重应蹑屐随。
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
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长绕帝王州。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
白云峰下古溪头,曾与提壶烂熳游。
登阁共看彭蠡水,围炉相忆杜陵秋。
棋玄不厌通高品,句妙多容隔岁酬。
别后相思时一望,暮山空碧水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