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道中

去去天涯无定期,瘦童羸马共依依。

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

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

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远行的路途没有定数,瘦弱的孩子和疲惫的马儿相互依靠。
傍晚时分,江边码头不见归客,山顶上稀疏的人烟更显荒凉。
野外的风带着雪花,吹动着旅人的思绪,山中的火光照亮了前行的衣物。
那钓鱼台和吟诵阁位于水边,我想那里的人们或许因为初心未实现而未能归来。

注释

去去:远行的路。
天涯:远方。
无定期:没有定数。
瘦童:瘦弱的孩子。
羸马:疲惫的马。
暮烟:傍晚的雾气。
江口:江边。
客来绝:不见归客。
寒叶:冷清的树叶。
岭头:山顶。
带雪:带着雪花。
野风:野外的风。
旅思:旅途的思绪。
行衣:出行的衣服。
钓台:钓鱼的地方。
吟阁:吟诗的阁楼。
沧洲:水边之地。
初心:最初的志向。
未得归:未能归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至冬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之情。

“去去天涯无定期”表达了诗人对于归期渺茫的无奈感受。这里的“天涯”,往往用来比喻遥远或边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稳定的生活状态。

“瘦童羸马共依依”则是对一种凄凉场景的描写。“瘦童”指的是营养不足的小孩,“羸马”则是形容体弱的马,这两者的“依依”给人以生机勉强的感觉,透露出生活的艰辛。

“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萧瑟感。诗中的“暮烟”与“寒叶”营造出一种秋冬交接时节的景象,而“客来绝”和“人住稀”则强化了一种孤寂与荒凉之情。

“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中,“带雪野风”、“旅思”、“入云山火”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严寒的自然环境,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温暖与归属感的渴望。

“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历史地名(如钓台)与自然景观(如沧洲),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最初纯粹心态的追求和渴望。

总体而言,此诗充满了深秋至冬的寂寥之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向往,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交织的佳作。

收录诗词(22)

伍乔(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月不详,南唐庐江人(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自幼入庐山国学,工诗文。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后官歙州通判、考功员外郎。年70卒

  • 生卒年:943

相关古诗词

观山水障子

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应倍用心神。

不知草木承何异,但见江山长带春。

云势似离岩底石,浪花如动岸边蘋。

更疑独泛渔舟者,便是其中旧隐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史处士

长羡闲居一水湄,吟情高古有谁知。

石楼待月横琴久,渔浦经风下钓迟。

僻坞落花多掩径,旧山残烧几侵篱。

松门别后无消息,早晚重应蹑屐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张学士洎

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

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长绕帝王州。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落星史虚白处士

白云峰下古溪头,曾与提壶烂熳游。

登阁共看彭蠡水,围炉相忆杜陵秋。

棋玄不厌通高品,句妙多容隔岁酬。

别后相思时一望,暮山空碧水空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