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白鹦鹉

金笼擎小玉。是唐宫遗种,陇山疏族。

异样娇妍,正澹妆馀粉,素裳初浴。

髻软钗松,偏细剪、葵花一簇。

嫩染轻黄,羞学裙腰,旧时妆束。来侍雕阑华屋。

便怕冷依香,趁晴偎曝。

慧语休誇,记雪衣娘子,佛经曾熟。

我是平原,虽赋尽、瑶华谁读。

剩取迢遥乡梦,随伊断续。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鉴赏

这首《三姝媚·白鹦鹉》由清代词人黄之隽所作,描绘了一只白鹦鹉的娇美与灵性。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将白鹦鹉置于金笼之中,其形态与气质皆显独特。

开篇“金笼擎小玉”,以“金笼”衬托出鹦鹉的珍贵与娇小,形象地描绘了其被精心呵护的生活环境。“是唐宫遗种,陇山疏族”,通过追溯其血统,赋予了这只白鹦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色彩。

接着,“异样娇妍,正澹妆馀粉,素裳初浴”,进一步刻画了白鹦鹉的美丽与纯净,仿佛刚从水中洗浴归来,淡妆未施,素裳轻裹,展现出一种自然而不失高雅的风姿。

“髻软钗松,偏细剪、葵花一簇”,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白鹦鹉的羽毛比作柔软的发髻和松散的钗饰,而“细剪”的葵花则象征其羽毛的精致与美丽,生动地展现了白鹦鹉的独特魅力。

“嫩染轻黄,羞学裙腰,旧时妆束”,通过对比,强调了白鹦鹉不同于其他鸟类的装扮,其羽毛轻染黄色,羞涩地模仿着人类的裙腰妆束,既体现了其对美的追求,也流露出一丝羞涩与谦逊。

接下来,“来侍雕阑华屋。便怕冷依香,趁晴偎曝”,描绘了白鹦鹉在华丽的屋檐下生活的情景,它害怕寒冷,喜欢温暖,趁着晴天靠近阳光取暖,表现了其对舒适生活环境的需求。

“慧语休誇,记雪衣娘子,佛经曾熟”,通过引用“雪衣娘子”的典故,暗示白鹦鹉不仅外表美丽,还具有智慧,能够诵读佛经,增添了其人格化的色彩。

最后,“我是平原,虽赋尽、瑶华谁读。剩取迢遥乡梦,随伊断续”,表达了词人对白鹦鹉命运的感慨,虽然才华横溢,却无人欣赏,只能在遥远的梦境中寻找慰藉,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白鹦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外貌与性格,也寄托了词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思考。

收录诗词(141)

黄之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惜红衣.红鹦鹉

帔染明霞,襟披绛雪,异常妆饰。

带燄风流,炎州孕秾赤。

南洋万里,休怨损、朱颜标格。如昔。

红袖雕阑,伴天涯羁客。金梁小立。

鹦父相逢,回身澹无色。花前暗自爱惜。影儿只。

须倩绣娘针线,猩血綵绒亲擘。

待去时携看,长记岭南相识。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齐天乐.滕王阁见亡友董晴川次吴梦窗韵二首石刻填此和之

依然阁署滕王字。江风夜吹鸱尾。

画槛摧丹,文窗卸绿,前日何人曾倚。惊涛四起。

把眉阔西山,拍残妆翠。

几许帆樯,问谁颜鬓最憔悴。

咸亨年少俊笔,已将歌舞事,都付秋水。

浩劫千年,危甍换昔,聊识霞天馀意。尘情暂洗。

待宗浪淩风,阮途收泪。漫惹閒愁,又搀凭眺里。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水调歌头.三衢舟次遇陈方大适粤西贺其秋捷兼送其行

万马尽辟易,一骥踏清秋。

渥洼种是汗血,不负九方求。

鞭已输君先著,驾又惭予频覂,徒忆旧同游。

相见话离绪,江影绕双舟。滕王咏,湘灵句,总风流。

算程春到漓水,花气拥旌斿。

见折桂枝轻便,又茁兰芽容易,妙齿撞烟楼。

开府顾之喜,星聚粤山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齐天乐.再登滕王阁次前韵

生衣初试高凉处,雨丝尚拖梅尾。

倦岫堆青,犴涛簸白,虚阁重来閒倚。遥烟自起。

尽西郭人家,画成苍翠。

树树花花,斗他炎艳未衰悴。

飘摇江上过客,古人难再见,唯见江水。

粤楫才归,吴帆又出,专狎凫情鸥意。尊罍漫洗。

怕湿后青衫,又添新泪。一掬才名,断云残照里。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