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杯歌

山之赤精石流丹,巢繇服之生羽翰。

太玄赨黄作杯好,持酌酥醪颜不老。

此杯不是芙蓉砂,君应得自神仙家。

杯名甚美名紫霞,雄黄一朵雕桃华。

连枝带叶大如掌,色似夭桃花两两。

白石床中无此丹,此杯乃是丹干长。

君今为寿见君情,自此觥船不用擎。

百花仙酝频催酿,与尔林中日日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紫霞杯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紫霞杯”为载体,描绘了一幅充满神话色彩的饮酒图景。

首先,“山之赤精石流丹,巢繇服之生羽翰。”开篇即以赤精石的丹红之色和巢繇服食后生出羽翼的传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充满想象力的氛围。赤精石象征着神奇的力量,巢繇则代表了追求长生不老的渴望,两者结合,预示着紫霞杯将带来非凡的魔力。

接着,“太玄赨黄作杯好,持酌酥醪颜不老。”描述了紫霞杯的制作材料和功能,太玄赨黄的色泽使得杯子本身便具有了神奇的魅力,而通过它饮下的酥醪(一种醇厚的酒)能够让人容颜不老,进一步强化了紫霞杯的神奇属性。

“此杯不是芙蓉砂,君应得自神仙家。”指出紫霞杯并非凡物,而是来自神仙之地,暗示其拥有超凡脱俗的力量。接下来,“杯名甚美名紫霞,雄黄一朵雕桃华。”赞美了紫霞杯的名字,同时通过“雄黄一朵雕桃华”的形象描绘,进一步丰富了杯子的视觉效果,使其更加生动、美丽。

“连枝带叶大如掌,色似夭桃花两两。”继续描述紫霞杯的外观细节,强调其独特的形状和颜色,仿佛是大自然中生长的奇异植物。这种精细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也增强了紫霞杯作为艺术品的特质。

“白石床中无此丹,此杯乃是丹干长。”通过对比,强调紫霞杯的独特之处,即使在白石床上也无法找到与其相媲美的丹药,进一步突出了其珍贵和神奇。

最后,“君今为寿见君情,自此觥船不用擎。百花仙酝频催酿,与尔林中日日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百花仙酿还是日常的聚会,都能与友人共享欢愉,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紫霞杯的神奇魅力,也蕴含了对友谊、长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观云公所绘听松图为叶平仲作

黄山之松天下无,云公写入洞庭图。

松声捲起瀑泉水,散作天风落五湖。

洞庭东西二峰好,玉柱金庭栖绮皓。

当年缥缈莫釐间,我亦行携石公姥。

叶子幽居偃盖阴,身如菟丝缠松林。

兴公斋前已楚楚,华阳楼外还森森。

拂地参差多麈尾,无生日说如流水。

声飞天外不因风,千里萧骚犹在耳。

云公最善绘寒声,声自空生亦有情。

嘲嘈忽似苏门啸,谐会琴音满太清。

形式: 古风

送洪氏兄弟读书黄山白龙潭

松松倒悬数干尺,身似藤萝缠怪石。

有时怒随雷雨飞,三十六峰腹尽坼。

洪生兄弟性爱松,读书各据一芙蓉。

黄山本是白云海,松树大小皆神龙。

罗浮七星作道士,邀予每道神仙事。

繇来变化本无情,性尽自然天命至。

汝师汪子在天都,曾见轩辕得道无。

莫浴汤泉生羽翼,且将石笋作摴蒲。

言兵实自轩辕始,八卦神机连甲子。

峰峰布列是阵图,白云出没为旗帜。

阴符不用更钩深,象数之中总可寻。

读易自应知战法,裁诗且复遣愁心。

形式: 古风

石公种松歌

石公好写黄山松,松与石合如胶漆。

松为石笋拂天来,石作松柯横水出。

泾西新得一山寺,移松远自黄山至。

髯猿一个似人长,荷锄种植如师意。

师本全州清净禅,湘山湘水别多年。

全州古松三百里,直接桂林不见天。

湘水北流与潇合,重华此地曾流连。

零陵之松更奇绝,师今可忆蛟龙颠。

我如女萝无断绝,处处与松相缠绵。

九疑松子日盈手,欲种未有白云田。

乞师为写潇湘川,我松置在二妃前。

我居漓南忆湘北,重瞳孤坟竹㛹娟。

湘中之人喜师在,何不归扫苍梧烟。

形式: 古风

寄汪扶晨

黄山之麓有潜溪,君家溪口花竹迷。

飞书招我谒轩后,三十六峰素手携。

行至芜阴车忽止,六月盛暑汗如水。

安得风捲朱砂泉,飞来为我易毛髓。

膏淳黛蓄白龙潭,雨中喷薄当花龛。

诸泉尽自汤泉出,未若潜溪味最甘。

寄我紫霞茶,不寄潜溪水。

活火自烹时,相忆情难已。

我在秦淮日举杯,糟丘何处不蓬莱。

酒星最忆青莲客,独溯风流采石来。

谁作长歌赠太白,任华才气真诗伯。

去年汝惠一长篇,捲起西江泻精魄。

丈夫叱咤本非常,战法往往寓文章。

五兵相救乃神变,用短从来兼用长。

天生汝笔能雄放,青莲未是丈人行。

处处金焦砥海门,篇终始得波涛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