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五)水芳岩秀》。诗中描绘了避暑山庄内水与山的自然美景,以及对智者之乐与仁者之寿的向往。诗人以山水为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先贤智慧的敬仰。
首句“岩秀据艮灵,水芳擅坤厚”描绘了岩石的秀丽与水的芳香,分别象征着艮位的灵性和坤位的深厚。接着“即此溪壑佳,何必称牛首”表明了此处的美景已足够令人赞叹,无需再以其他名山大川来比拟。
“缅怀智者乐,愿效仁者寿”表达了诗人对智者快乐生活的向往和对仁者长寿的渴望。“兹地可会心,亭轩建已久”则说明了这个地方是心灵交汇之处,亭台楼阁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澄流绕其前,疏峰罗厥后”描绘了清澈的水流环绕在前方,稀疏的山峰排列在后方的景象。“仙壶常奥秘,无乃神人剖”则将此地比作仙人的居所,充满了神秘色彩。“璇题犹在檐,奎文丽星斗”描述了屋檐上的精美题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夜空。
最后,“颜柳步后尘,张王谢敏手”提到了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王羲之、谢安等书法大家,暗示了此地曾有高人雅士留下墨宝。“明训垂日月,所恶在旨酒”表达了明智的教诲如同日月般永恒,而诗人所厌恶的是那些有害身心的事物。“绍庭志虽殷,继武吾何有”则是表达了继承先辈志向的决心,但同时也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避暑山庄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智慧与美德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