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沈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种兰花而不种艾草,兰花生长时艾草也跟着生长。
它们的根系交错共同成长,茎叶互相依附繁荣。
香气的茎杆与臭味的叶子,日复一日一同长大。
锄掉艾草怕伤到兰花,灌溉兰花又怕滋养了艾草。
兰花没能得到充分灌溉,艾草也没能被彻底清除。
我深思熟虑无法决定,问问你该怎么办才好。

注释

种兰:种植兰花。
不种艾:没有种植艾草。
根荄:指植物的根部。
相交长:相互交织在一起生长。
茎叶:植物的茎和叶。
相附荣:互相依附,共同繁茂。
锄艾:用锄头去除艾草。
恐伤兰:担心会伤害到兰花。
溉兰:给兰花浇水。
滋艾:使艾草滋生。
沈吟:深思熟虑,犹豫不决。
意不决:心意无法确定。
问君合何如:询问你觉得应该如何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兰草和艾草共生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处理好坏共存的困惑。在诗中,“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在种植兰花时,不愿意种植艾草,但兰花和艾草却共同生长。"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形象地展示了它们的共生状态,而"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则对比了两者的不同特性。诗人面临的困境是"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表达了一种二律不可并施的矛盾。

最后,"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表明了两者都无法得到妥善处理,诗人因此陷入沉吟,询问友人如何是好。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之细致,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中复杂问题的深刻思考。白居易以其平实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诗既有美感,也蕴含哲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问支琴石

疑因星陨空中落,叹被泥埋涧底沈。

天上定应胜地上,支机未必及支琴。

提携拂拭知恩否,虽不能言合有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问杨琼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问秋光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齐物二首(其一)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