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教授还临川

黄金作台留好客,好客不留秋月白。

东风吹雪满衣襟,却赋长歌送行客。

辽东之山医巫闾,六月五月雪不除。

昨朝遣使降香去,五尺冰上行飞车。

知君江上惯舟楫,快马如龙亦徒设。

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

我本蜀人随水来,结屋与子相邻隈。

白发京尘不归去,临风相送兴悠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送吕教授还临川》。虞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着对自然景象的感慨。

首句“黄金作台留好客”,以黄金打造的高台象征着主人对宾客的热烈欢迎和尊贵接待,营造出热烈而隆重的氛围。然而,“好客不留秋月白”则在对比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无奈,暗示即使再好的招待也无法留住时间的流逝,尤其是那轮皎洁的秋月。

接下来,“东风吹雪满衣襟,却赋长歌送行客”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离别的凄清氛围。东风带来雪花,不仅覆盖了衣襟,也仿佛预示着离别的寒冷与孤独。而“却赋长歌送行客”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豁达与洒脱,用歌声寄托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辽东之山医巫闾,六月五月雪不除”两句,通过辽东山地的奇寒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季节性和环境的特殊性。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对友人旅程艰辛的关切。

“昨朝遣使降香去,五尺冰上行飞车”描述了友人出发前的仪式感,以及其旅途的艰难与速度。使者乘着飞车在五尺厚的冰面上疾驰,既体现了对友人行程的关心,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

“知君江上惯舟楫,快马如龙亦徒设”表达了对友人熟悉水路、善于驾驭的肯定,同时也对快马如龙的设想表示了理解与认同,但又略带一丝无奈,暗示即便如此,离别仍是不可避免。

“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描绘了友人带着书籍返回,面对江波与明月的情景,既表现了对知识的珍视,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最后,“我本蜀人随水来,结屋与子相邻隈。白发京尘不归去,临风相送兴悠哉”表达了诗人作为蜀人,与友人结邻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虽身处京城却难以归乡的无奈。面对离别,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相送,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然景象的感慨,以及对离别与归乡的复杂心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城南春晓图

天台先生有山癖,卧起无山朝不食。

几年骑马听朝鸡,磊磈诸峰拄胸臆。

陈生受意不受辞,竟拈秃笔为扫之。

既安楼观对奇石,复著梁栈横清漪。

游吾旧游钓吾钓,隔林彷佛闻幽鸟。

琼台何处无桃花,此是城南暮春晓。

夜来天子传诏呼,先生直上銮坡趋。

盘盘回复一万里,无限好山并好水。

如从岛上见陈生,尽写归来画堂里。

形式: 古风

金马图

贾胡自骑千金马,解囊小憩荒城下。

平原无树起秋风,梦到阴山雪横野。

太平疆宇大无外,外户连城无闭夜。

不然安有独行人,怀宝安眠如画者。

形式: 古风

刷马歌

天马之来大宛国,汉帝心驰渥洼域。

贰师兵甲费如山,毛骨权奇不多得。

世祖开基肇太平,昔日大宛俱拱北。

如云之马西北来,飞控惊尘遍南陌。

豢养年深生息蕃,即今诏刷无遗迹。

青丝络头千万辈,戢戢骈头死槽枥。

一程瘏毒一程愁,比到燕山肥者瘠。

吾观天厩十二闲,五花成队春斑斑。

监官喂养盛刍豆,年年骑去居庸关。

圣朝谁信多盗贼,却虑骑气藏凶奸。

驽骀尽从天上去,骅骝岂得留人间。

汉人南人窘徒步,道路相从俱厚颜。

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

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

乡里健儿弓弩手,诏许征鞍常稳跨。

岭南烽火乱者谁?何事至今犹梗化。

君不见汉文皇帝承平时,千里之马将安之。

又不见项王一骑乌江渡,到头不识阴陵路。

形式: 古风

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其一)

冰泮溪流碧,云生岛屿红。

轻阴残梦里,远树乱愁中。

鸥外兼晴絮,莺边共晚风。

地偏山气近,霏霭湿房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