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金陵杂感(其七)》由明代诗人屈士煌所作,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逝去的感慨。
首联“旧庙丹青遗像空,鸡鸣山下恨无穷”,开篇即以“旧庙”、“丹青遗像”描绘出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庙宇中的画像已成空,鸡鸣山下弥漫着无尽的遗憾与哀思。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衰败形成鲜明对照,引发读者对历史兴衰的深思。
颔联“麒麟气在云霄上,熊虎占归日月中”,进一步将历史上的英雄比作“麒麟”和“熊虎”,象征他们的威猛与荣耀。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英雄们的英勇与豪迈,也暗示了他们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事迹仍如云霄之上的麒麟与日月中的熊虎一般,永存不朽。
颈联“莫向金陵寻故第,好从铁券问群雄”,转而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与感慨。金陵作为古代的重要都城,曾见证了许多英雄的辉煌与悲剧。诗人劝告人们不要徒劳地寻找过去的痕迹,而是应该从历史的铁证中,如铁券(象征权力与承诺的凭证),去探寻那些曾经的英雄们的故事与精神。
尾联“良弓高鸟同归尽,采石江寒起夜风”,以“良弓”与“高鸟”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英雄与时间的共同命运——最终都将消逝。而“采石江寒起夜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与悲凉的氛围,强化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象以及英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英雄逝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辉煌与未来未知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