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兵革时犹动,山林日就荒。
子真思隐遁,詹尹问行藏。
有意随三饭,无人馈五浆。
远山湖外白,立马见微茫。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与自然环境的双重变迁,以及人物内心的隐逸之思与现实境遇的对比。首句“兵革时犹动,山林日就荒”开篇即点明了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而自然界的山林却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益荒芜,暗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双重悲剧。接下来,“子真思隐遁,詹尹问行藏”运用典故,子真和詹尹分别代表了追求隐逸生活与面对现实抉择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隐居避世的向往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思考。随后,“有意随三饭,无人馈五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心理,既有随波逐流、自给自足的意愿,又感叹无人相助、孤独求索的境遇,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刻体悟。最后,“远山湖外白,立马见微茫”以景结情,远处的山色与湖光在雪后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但诗人只能驻马远望,难以触及,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可逾越的距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遥不可及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湍驶波翻雪,风生地出雷。
薄醪随意尽,寒气逼人来。
更欲明朝去,何妨迫暮回。
自怜非李广,醉尉莫相猜。
溪上春无赖,清晨坐水亭。
草芽随意绿,柳眼向人青。
初日收浓雾,微波乱小星。
谁歌采蘋曲,愁绝不堪听。
竹色迷行径,松声汹座隅。
水清花自照,风暖鸟相呼。
饮罢思棋局,歌长缺唾壶。
重来潇洒地,聊足慰须臾。
溪月当圆夜,看云起莫愁。
层阴连积水,伏雨暗清秋。
白璧难容玷,明珠不可求。
每因观节物,转觉此生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