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斋坐不隐,复此出衡门。
溜涩冰还结,风高竹自翻。
冻流看欲浊,饥鸟啄仍喧。
好是今风景,令人忆故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雪景图画,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深切怀念。山斋不再隐蔽,意味着冬日阳光稀少,室内外界限模糊;“复此出衡门”则是诗人走出家门,去感受那份静谧与孤独。
"溜涩冰还结"表明雪后初融的景象,水流在山间缓慢而又不顺畅,似乎仍有着一丝寒意未消。"风高竹自翻"则形容了竹子在强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种动态描写增添了一份生动。
"冻流看欲浊"中,水面虽开始融化,但仍有结冰之处,水质未完全清晰。"饥鸟啄仍喧"则透露出一丝生机与活力,在这静谧的雪地里,有着渴望温暖和生命力的存在。
最后,“好是今风景,令人忆故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赏,同时也触发了他对于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是对故土、亲情和温暖记忆的一种渴望。
不详
爱雪不能寐,凌晨步水滨。
断梢惊宿鸟,倒竹碍行人。
叠叠畬堪数,层层屋顿匀。
梅花无处认,唯觉暗香春。
密雪飞零乱,开窗坐小轩。
鸟寒飞不去,鸦啄俛仍翻。
稚子争团塔,山翁半掩门。
那堪长皓色,终古照乾坤。
平昔起常晚,兹晨独不眠。
乍惊花绕院,顿觉树连天。
竹压溪头路,冰垂岩下泉。
四时长似此,未必有人怜。
山斋无一事,步到白蘋洲。
滩近溪声夜,云寒石气秋。
烟尘深冉冉,天地入悠悠。
回首东南路,干戈半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