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亦峰观察之丧自粤东归长沙

孤榇自万里而归,依然故国山川,问何处葬君仙骨;

诸子亦一时之秀,如此旧家门第,幸毋忘读乃父书。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诗以哀悼与勉励并重,情感深沉,寓意深远。首句“孤榇自万里而归”,描绘了聂亦峰观察去世后,其灵柩从遥远的粤东之地返回故乡长沙的情景,孤独的棺木象征着逝者离世的寂寥与哀伤。接着,“依然故国山川”一句,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山川依旧,但人已不在,流露出一种时空转换、物是人非的感慨。

“问何处葬君仙骨”则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哀思,提出疑问,何处才是安放仙骨的最终归宿?这一问,既是对逝者灵魂去向的关切,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随后,“诸子亦一时之秀”转而赞颂了逝者的后代,他们如同父亲一般,才华出众,继承了家族的荣耀与传统。“如此旧家门第”强调了家族的传承与辉煌,同时也暗示了对后代继续发扬光大家族精神的期待。

最后,“幸毋忘读乃父书”则是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希望他们铭记先辈的教诲,勤奋学习,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要在品德上继承先祖的遗志。这句话充满了对后人的期许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荣誉、教育后代的深刻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哀悼与勉励交织的笔触,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后人的殷切期望,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收录诗词(98)

李寿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徐渔城先生

平生以先辈自期,有道传经,闻者当兴百世下;

早岁与长公相厚,同悲失怙,凄然只在十年间。

形式: 对联

黄虎卿观察

与君同谱,廿载而还,相逢鄂渚春风,蓦地凄凉蒿里曲;

有母在堂,八旬以上,无那广陵秋雨,孤魂依奉板舆归。

形式: 对联

涂莘畬同年

阅十六年郎署光阴,回首京华,与我相怜共沦落;

过重九日湘城风雨,关心游子,知君临殁最凄凉。

形式: 对联

唐薇阶同年

金门射策廿年还,君亦牢愁,空回首玉堂天上;

鄂渚同舟几人在,我今临吊,莽伤心芳草江南。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