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三)

昔去梅笳发,今来薤露晞。

彤驺朝帝阙,丹旐背王畿。

城郭犹疑是,原陵稍觉非。

九原如可作,千载与谁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昔日梅花笛声远去,如今草露已干枯
红色的马车清晨驶向皇宫,黑色的灵幡告别京城
城郭依旧但人事已非,陵墓渐渐辨识出不同
如果能回到那九泉之下,千年之后又有何人能一同归去

注释

昔去:过去。
梅笳:梅花笛声,古代丧事中常用。
发:离去。
今来:现在。
薤露晞:草露干涸,象征死亡。
彤驺:红色的马车,指帝王出行的仪仗。
帝阙:皇宫。
丹旐:黑色的灵幡,用于丧事。
王畿:京城地区。
犹疑:疑惑。
稍觉:渐渐察觉。
九原:古代对墓地的称呼。
作:成为。
千载:千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名为《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沉郁情怀。

"昔去梅笳发,今来薤露晞。"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变迁和自然景象的更替,通过对比“昔日”的梅花和“今日”的薤草、露水及阳光,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差异的感慨。

"彤驺朝帝阙,丹旐背王畿。" 这两句则是以历史建筑的废墟来映衬时代变迁和王权更替,通过对皇宫和王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荣光的怀念。

"城郭犹疑是,原陵稍觉非。" 这两句则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差异的感受,城市和陵墓这些物质载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让诗人感到困惑和失落。

"九原如可作,千载与谁归。" 最后两句通过对“九原”(即天边之地)的想象和对于“千载”历史长河的提问,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愿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面对历史洪流无力回天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收录诗词(129)

骆宾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生卒年:约619—约687年

相关古诗词

乐大夫挽词五首(其四)

一旦先朝菌,千秋掩夜台。

青乌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草露当春泣,松风向暮哀。

宁知荒垄外,吊鹤自裴徊。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五)

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

何如开白日,非复睹青天。

华表迎千岁,幽扃送百年。

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

神交尚投漆,虚室罢游兰。

网积窗文乱,苔深履迹残。

雪明书帐冷,水静墨池寒。

独此琴台夜,流水为谁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冬日宴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

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

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