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从古常闻有漏天,此言恐是里人传。
山深自合常多雨,不是娲皇补未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阮阅的作品,收录在他的《郴江百咏》中。诗中的“从古常闻有漏天”表达了对传说中“漏天”的一种怀疑态度,即不是真的认为天上有漏洞,而可能是一种民间传说或是比喻。“此言恐是里人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疑,暗示这可能只是一种地方流传的说法。后两句“山深自合常多雨,不是娲皇补未全”则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即深山之中往往阴雨连绵,并非如古代神话中娲皇补天那般,暗示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幽深,通过对“漏天”的怀疑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传统神话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自然界的亲切感受。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筇竹枝弯屐齿摇,登临身觉在烟霄。
千峰险似三川峡,一水深如八月潮。
朝辞湘楚暮山东,今在蓬莱第几峰。
可笑时人空扰扰,武昌山下问骡踪。
万萼千枝二月春,只愁风雨便成尘。
不知谁撷香英去,自有寻芳拾翠人。
朔月盈亏已可疑,随泉上下更难知。
钱塘江在吴山外,谁见来时与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