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蹇受之(其三)醉

醉乡恍惚在空虚,若论真恬世所无。

坐客任贪清者圣,今人何作古之愚。

宜教侧帽穿花过,更好敲门趁月沽。

谁似陶潜最潇洒,篮舆归去不须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和蹇受之(其三)醉》由宋代诗人徐积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醉酒后的恍惚与超脱,以及对古代圣贤与现代人的对比思考。

首句“醉乡恍惚在空虚”,开篇即以醉乡的虚幻与空灵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接着,“若论真恬世所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恬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寻得。

“坐客任贪清者圣,今人何作古之愚”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代圣贤的清高与现代人的行为进行对比,暗示了时代变迁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对古人清高的仰慕与对现代人行为的反思。

“宜教侧帽穿花过,更好敲门趁月沽”描绘了一幅醉酒后悠闲自在的画面,侧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其中,“侧帽穿花过”形象地展现了醉酒之人步履蹒跚、轻盈穿行于花间的场景;“敲门趁月沽”则描绘了夜晚借月光敲门买酒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生活情趣。

最后,“谁似陶潜最潇洒,篮舆归去不须扶”将陶渊明作为参照,赞美其潇洒自在的生活态度。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深受后世文人推崇。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或现代人未能达到如此境界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醉酒状态下的超脱体验、对古代圣贤的追忆与对比,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谢赵朝散

一识明侯二十年,老农依旧未归田。

学无所得成迂阔,义有其终尚爱怜。

下笔自书青竹汗,上樽仍附玉山泉。

如斯厚意难空饮,待折梅花配酒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秦少游

讲罢潮沟吟绿槐,手持铜钵待相陪。

青瞳好客难留住,白足高僧又带回。

今日许寻陶令菊,明年约寄陆生梅。

庞公妻子方炊黍,且报舟人莫起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李漕

淮上衰翁何所为,有人宽厚误相知。

光华奉使方行部,款密成书更附诗。

在泮饮时常眷眷,乘轺过日倍迟迟。

缘公礼义如斯重,好寄梅花近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云鹤山人

倦鹤寻流水,閒云归故山。

青囊书在否,留取教人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