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道中

茅屋鸡声催早起,僮仆相呼戒行李。

拥袍无计冲晓寒,野店村醪薄于水。

羊头小车铁裹轮,后催前挽声辚辚。

平原极目但衰草,西风忽起迷沙尘。

坦途才过十里馀,行行曲磴多崎岖。

松林杳蔼不见日,冻雾作雪沾衣裾。

黄土山冈高复陡,车夫努力成牛吼。

须臾下坂一何易,势若骏马争先走。

尝忆当年未为客,纵览方舆遍图籍。

太行蜀道虽漫闻,七里八冈今始识。

男儿初生挂弧矢,岂分拘拘老松梓。

他年会作子长游,剩赋新诗满人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丹阳道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丹阳乡间道路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风光的描绘。

首句“茅屋鸡声催早起”,以鸡鸣唤醒清晨,形象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接着“僮仆相呼戒行李”,描绘出旅途中准备出发的忙碌场景,充满生活的真实感。

“拥袍无计冲晓寒”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感受,细腻地表现了早晨的寒冷,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寒意。随后“野店村醪薄于水”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乡村酒馆的简陋与朴素,也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苦。

“羊头小车铁裹轮,后催前挽声辚辚”描绘了乡村运输工具的特色,以及行进时的声响,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繁忙与节奏。而“平原极目但衰草,西风忽起迷沙尘”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广阔的平原与突然袭来的沙尘暴,营造了一种辽阔而又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

“坦途才过十里馀,行行曲磴多崎岖”转折处,诗人描述了道路从平坦到崎岖的变化,体现了旅途中的起伏与挑战。接下来的“松林杳蔼不见日,冻雾作雪沾衣裾”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冷与神秘,松林的幽深与雾雪的覆盖,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

“黄土山冈高复陡,车夫努力成牛吼”描绘了山路的艰难与车夫的辛劳,通过“牛吼”这一细节,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力量感。最后,“须臾下坂一何易,势若骏马争先走”则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下坡时的畅快与自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尝忆当年未为客,纵览方舆遍图籍。太行蜀道虽漫闻,七里八冈今始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旅行经历的回忆,以及对眼前所见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男儿初生挂弧矢,岂分拘拘老松梓。他年会作子长游,剩赋新诗满人耳”则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诗人希望像古代的游侠一样,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留下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诗歌作品,影响着后人。

整体而言,《丹阳道中》不仅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26)

李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居图

画里溪山好,溪亭事事幽。

阑干三面水,风月四时秋。

野老时分席,渔人每系舟。

此中容隐逸,何用觅丹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晚次毗陵

旧垒斜阳里,孤舟野水滨。

高风怀季子,侠气想春申。

树古鸦啼暝,桥危客问津。

渔歌何处起,旅泊易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画

淡墨写生绡,微茫景色遥。

白云迷谷口,绿树绕山腰。

此地真堪隐,何人肯见招。

浮生但适意,不必问渔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拟赋新宫

海宇澄清泰运开,城悬北斗住蓬莱。

金银宫殿千门启,玉帛衣冠万国来。

瑞气氤氲笼宝座,仙韶缥缈奏瑶台。

微臣幸际明良会,愿献神尧万寿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