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赠吴山人》。诗中描绘了两位高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通过对比陶渊明饮酒和陆羽嗜茶的故事,展现了千载以来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渊明酒以逃,陆羽乃茶癖”巧妙地将陶渊明与陆羽的形象引入,前者以酒寄托隐逸之情,后者则以茶品味人生哲理,两者虽同为高人,却在生活方式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接下来,“千载两高人,同心不同迹”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精神共鸣与个性差异,体现了诗人对古人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山人鸿渐流,有具随我适”中的“山人”指的就是吴山人,这里借用《茶经》作者陆羽的别号“鸿渐”,表达了吴山人如同陆羽一样,追求茶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采新试名泉,吾山屡为客”则描绘了吴山人亲自采摘新茶,品尝名泉之水,多次造访诗人所在之地的情景,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共同的兴趣爱好。
“水火自成功,居然得真液”点明了茶道的核心——通过水火的调和,最终得到茶的真味。这不仅是对茶艺的赞美,也是对吴山人品性和精神境界的高度肯定。“细啜对山僧,永此风月夕”则描绘了吴山人在月光下细细品味茶香,与山僧共享宁静夜晚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相通的意境。
“山人竹为垆,曾赏王友石”进一步展示了吴山人的生活环境与审美情趣,竹制的茶炉与赏石的雅好,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讲究。“九原谁起之,邀君共坛席”表达了诗人对吴山人邀请自己一同参与茶会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逝去时光与美好记忆的怀念。
最后,“泉流茗复春,山人眼长碧”描绘了泉水潺潺、茶香四溢的春日景象,以及吴山人眼中永远保持清澈与生机勃勃的状态,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我歌柴桑词,把酒一浮白”则是诗人以陶渊明的诗句为灵感,与吴山人举杯畅饮,共同享受这份来自自然与心灵深处的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山人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与诗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