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玉岩次韵(其一)

乱山环绕疑无路,却望人家岭上村。

古寺性耽泉石趣,孤城不见水烟昏。

早行携杖雪初起,夜诵挑灯景尚暄。

遥问隐居何处是,满岩松竹至今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山路曲折仿佛没有出路,抬头却见人家聚落在山顶的村庄。
古老的寺庙沉醉于山泉石趣之中,孤独的城市看不见水汽弥漫的黄昏。
清晨赶路,手握拐杖,雪刚开始飘落,夜晚读书,挑灯照明,景色依然明亮。
远远询问,那位隐士住在哪里,只见满山的松竹依旧留存。

注释

乱山:崎岖的山峦。
环绕:包围。
疑无路:看似无路可走。
却望:回头眺望。
古寺:古老的寺庙。
耽:沉醉。
泉石趣:山泉和石头的趣味。
孤城:孤立的城市。
水烟昏:水汽弥漫的黄昏。
早行:清晨赶路。
携杖:手握拐杖。
雪初起:雪刚开始下。
夜诵:夜晚读书。
挑灯:点燃灯火。
景尚暄:景色仍然明亮。
遥问:远远询问。
隐居:隐士居住。
松竹:松树和竹子。
至今存:至今仍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行旅的画面。首句“乱山环绕疑无路”,展现了诗人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迷失在曲折小径之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艰难与期待。接着,“却望人家岭上村”转而透露出希望,远处山岭上隐约可见村落,给人以安慰和方向。

诗中主人公对古寺的生活充满向往,寺庙深藏于山水之间,僧人沉浸于泉石之乐,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孤城不见水烟昏”则描绘了一座孤独的城市,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清幽的水汽弥漫,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早行携杖雪初起,夜诵挑灯景尚暄”两句,通过早出晚归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了诗人勤奋好学的形象,即使在寒冷的雪天,也坚持读书,夜晚挑灯研读,景象依然明亮温暖。

最后,诗人遥想那位隐居者,询问他的居所究竟在哪里,只留下满山的松竹作为线索。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敬仰和对清高人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野、古寺、隐士的生活,展现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2)

郑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青州(今属山东)人(《宋诗拾遗》卷一六)。今录诗二首

相关古诗词

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

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东山采药

一掬金丹向晚风,山前草木尽龙宫。

诗书便是神仙味,更笑行冲问药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北山岩

西风曳曳片云閒,一夜寒泉卧北山。

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百丈山

叠嶂联屏飞远近,风情物色有馀涯。

回头四顾东西地,多少砺山壮帝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