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十七)和刘右司长翁俾寿之词

回首家园,竹多屋、水还多竹。

那更是,千峰凝翠,一溪凝绿。

多谢故人相问讯,奚奴步步收珠玉。

叹暮林、飞鸟也知还,寻归宿。遍历了,岳与牧。

享过了,官与禄。算平生万事,尽无不足。

争奈乞身犹未可,只缘欠种清闲福。

想瞿硎、仙子亦相思,山之隩。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满江红·其十七》。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家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回首家园,竹多屋、水还多竹。” 这几句设定了一种宁静而丰富的自然环境。竹和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竹代表坚韧不拔,水则象征流动与宽广。在这里,它们共同构建出一个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画面。

“那更是,千峰凝翠,一溪凝绿。” 这里诗人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家园的美好。千峰和一溪都形象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动,它们仿佛凝固成了永恒的绿色。

“多谢故人相问讯,奚奴步步收珠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关心的感激之情。奚奴在这里象征着珍贵和精致,步步收珠玉则是说朋友的关怀如同拾取宝石一般,让人感到温暖。

“叹暮林、飞鸟也知还,寻归宿。” 这里诗人通过对晚间森林和归巢之鸟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属感的渴望。飞鸟知道何时返回自己的巢穴,同样地,诗人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

“遍历了,岳与牧。享过了,官与禄。” 这两句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总结。岳指的是高山,牧则是广阔的草原,官和禄代表着功名和荣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经历的反思。

“算平生万事,尽无不足。” 这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所经历的一种满足感。尽管有过成功也有挫折,但总体而言,诗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完整且圆满的。

“争奈乞身犹未可,只缘欠种清闲福。”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了一丝对现实不尽如人意的无奈。尽管诗人对于平生万事都表示了满足,但对于个人生活中缺乏清闲之福,仍感到遗憾。

“想瞿硎、仙子亦相思,山之隩。” 这里的“瞿硎”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仙子”则代表着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家园之美,更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抒发了对清闲生活和心灵自由的渴望,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十三)刘长翁右司席上

痴霭顽阴,风扫尽、安排今夕。

便放出、一轮金镜,皎然虚碧。

照彻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无他物。

倚亭皋、搔首问天公,天应识。人共景,都非昔。

君共我,俱成客。且相逢一笑,笙歌箫笛。

老去可怜杯酒减,醉来谩把阑干拍。

便明朝、烟水挂征帆,还相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九日效行

岁岁登高,算难得、今年美景。

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沈云暝。

远岫四呈青欲滴,长空一抹明于镜。

更天教、老子放眉头,边烽静。数本菊,香能劲。

数朵桂,香尤胜。向尊前一笑,几多清兴。

安得便如彭泽去,不妨且作山翁酩。

尽古今、成败共兴亡,都休省。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十五)梅

试马东风,且来问、南枝消息。

正小墅、几株斜倚,数花轻拆。

自有山中幽态度,谁知世上真颜色。

叹君家、五岭我双溪,俱成客。长塞管,孤城笛。

天未晓,人犹寂。有几多心事,露清月白。

好把寒英都放了,莫教春讯能占得。

问竹篱、茅舍景如何,惟渠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十二)再用韵怀安晚

犹记长安,共攀折、琼林仙萼。

人已去,年年梅放,怨怀谁托。

和靖吟魂应未醒,补之画手何能摸。

更堪怜、老子此时来,愁难著。云昼晚,烟霄邈。

春欲近,风偏恶。早阑干片片,飘零相错。

邂逅聊拼花底醉,迟留莫管城头角。

且起居、魏卫国夫人,闻安乐。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