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太挽词四首(其三)

兰桂秋风一夜催,衮衣何处望南陔。

堂垂斗帐销香篆,鉴掩飞鸾下玉台。

汉使从天虚卤簿,胡笳和月助悲哀。

东门咫尺佳城在,双鹤飞空日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纲为郑国太所作的挽词之一,具体为第三首。诗中描绘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逝者生前生活的追忆。

首句“兰桂秋风一夜催”,以秋风催促兰花与桂花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逝去,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衮衣何处望南陔”一句,通过询问衮衣(古代帝王或贵族的礼服)在何处,表达了对逝者所在之地的思念与追寻,同时“南陔”也常用来指代父母之墓,暗含对逝者父母的哀思。

“堂垂斗帐销香篆,鉴掩飞鸾下玉台”两句,通过描述逝者生前居住的堂内悬挂着斗帐,香篆(香炉中的香烟)逐渐消散,以及镜子(鉴)掩盖着飞鸾图案的玉台,暗示逝者已离世,留下的是空荡荡的场景与回忆。这里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对逝者生活细节的怀念。

“汉使从天虚卤簿,胡笳和月助悲哀”两句,通过想象汉朝使者从天而降,伴随着空旷的卤簿(古代仪仗队),以及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表达哀伤之情)在月光下演奏,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气氛。这里将历史元素融入哀悼场景,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与深沉的情感。

最后,“东门咫尺佳城在,双鹤飞空日几回”两句,指出逝者安息的地方距离并不远,但仿佛遥不可及,如同双鹤在空中飞翔,日复一日地往返。这既是对逝者安息之地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生死相隔的感慨,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层层铺陈,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生死别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81)

张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国太挽词四首(其四)

铭旌冉冉去飞扬,萧瑟西风泣画堂。

不见鱼轩辞绣毂,空馀鸾诰冷绡囊。

姓名自是标仙籍,环佩应知返帝乡。

尽把遗芳归史笔,会令千古独辉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何丞相挽词三首(其一)

一德乘亨运,三公冠宰司。

秉钧回直道,解组向明时。

人去空图画,名存粲鼎彝。

悬知千古后,贪懦激清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何丞相挽词三首(其二)

帝念亏三鉴,天临动八銮。

飞星瞻傅说,旧学记甘盘。

治定身先退,名全德不刊。

于何验符策,有子嗣鸳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何丞相挽词三首(其三)

不憖遗元老,岩岩失具瞻。

勋庸扶庙社,名字到闾阎。

王国开封大,师垣宠数兼。

梦鸡初莫省,今日竟成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