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岭海炎蒸甚,秋分气始凉。
无劳弃絺绤,此地少风霜。
这首诗描绘了岭南地区秋季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诗人屈大均以“岭海炎蒸甚,秋分气始凉”开篇,点明岭南地区夏季炎热,而到了秋分时节,气温才开始转凉。接着,“无劳弃絺绤,此地少风霜”两句,表达了岭南地区相较于其他地方,秋季风霜较少,人们不必过于担心寒冷,可以继续穿着夏装,无需更换衣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岭南与其他地区的气候差异,展现了岭南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岭南的喜爱与赞美。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季夏边草衰,胡鹰方学习。
角弓得风劲,射猎向马邑。
南朝汉儿好,一一用交鎗。
短兵入弓矢,我尽失所长。
哑哑枝上乌,有母不得餔。
可怜八九子,日夜求彫胡。
枯杨能生荑,卿乃不言好。
不如朱槿花,姿容能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