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言二首(其二)著新脱故

蚕茧方成四月初,鸟能早计巧相呼。

谁知机杼声才息,已有王官来索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正当蚕茧刚刚结成四月之初,鸟儿们已能早早地计划,巧妙地互相呼唤。
谁料想,纺纱机的声音刚停歇,就有朝廷官员前来索要田租。

注释

蚕茧:指蚕吐丝结成的茧,象征着农事的丰收。
初:开始,刚刚。
鸟能早计:鸟儿们似乎能预知季节变化,提前做准备。
巧相呼:巧妙地互相呼唤,可能指鸟儿们通过叫声传递信息。
机杼声:织布机的声音,代指农妇们的劳作。
息:停止。
王官:古代对朝廷官员的称呼,此处指官府代表。
索租:索取田租,即收取农民应缴纳的赋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春天蚕豆生长和鸟鸣交织的声音进行细腻描写,展现了农民紧张而繁忙的劳作状态。

首句“蚕茧方成四月初”表明时间已经来到四月初,蚕豆开始结实。蚕茧即蚕豆的果实,这里象征着春天的丰收和生命力的勃发。

接着,“鸟能早计巧相呼”则描绘了鸟儿清晨就开始计算食物,互相呼唤,表现出它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准备。这两句通过蚕豆和鸟的生长和叫声,烘托出了大自然中生命力旺盛、充满希望的景象。

但随后的“谁知机杼声才息,已有王官来索租”却突然转折,揭示了农民生活中的辛酸。这里,“机杼声”指的是织布时机器的声音,表明农妇们刚刚结束了劳作。而“已有王官来索租”则意味着在田间劳动的农民还未能享受成果,就已经被迫面对官府的税收压力。

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阶层的悲哀:他们辛勤工作,却难以拥有自己的果实。诗人通过这些细微的情境,间接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以及对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反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艺术功力,还透露出时代背景下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2)

无名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禽言二首(其一)子规

刚道故乡如许好,其如游子不归何。

自从五柳先生死,空染千山泪血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舒州下寨驿题壁

北堂无老信来稀,十载秋风雁自飞。

今日满头生白发,千山乡路为谁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翠微峰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嘲张师雄

昨夜阴山贼吼风,帐中惊起蜜翁翁。

平明不待全师出,连著皮裘入土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