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杨湖州(其二)

苕溪霅溪风景好,浙西浙东皆弗如。

处处堤边种杨柳,家家门外有芙蕖。

使君远继东坡事,处士端宜耘老居。

闻道香名来一访,白须照水久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苕溪霅溪的风光真优美,浙西浙东都比不上它。
河堤两边处处种着杨柳,每家每户门前都有荷花。
这里的官员能效仿东坡的风范,隐士们也适合在此养老。
听说这地方因香气闻名,我特地来访,看着水中倒映的白发,久久犹豫。

注释

苕溪霅溪:指苕溪和霅溪两条河流,位于浙江地区,风景优美。
浙西浙东:浙江西部和东部地区。
芙蕖:荷花的别称。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东坡:苏轼的号,这里指代苏轼的风范。
处士:古代未做官的士人,隐士。
香名:指代地方因香气而闻名。
白须:指老年人的胡须。
踌躇: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通过对比强调了苕溪霅溪的美丽超越了浙西浙东。诗人细致地描写了堤边种植的杨柳和家家门前盛开的芙蕖,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使君远继东坡事"一句表明诗人对往昔苏轼(东坡)生活情景的怀念与继续。"处士端宜耘老居"则透露出诗人本身可能是隐逸之士,对于简单、安静的生活有所向往。

最后两句"闻道香名来一访,白须照水久踌躇"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香名)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因年迈而显得犹豫不决的状态。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历史之承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切体验。

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向往。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访孟守

紫阳佳山水,帝室雄垣藩。

桑柘若云屯,梨枣如星环。

迩来十四载,有失汉诏宽。

坐令陇亩上,面作百摺酸。

侯来自江西,与物破险艰。

处处春风村,家家秋月湾。

矧侯老儒术,渊源起波澜。

文盟后韩孟,诗社前张樊。

贱子昔好学,何理不仰钻。

风雷绕肠胃,日月悬肺肝。

宇宙在掌握,鬼神露毫端。

身由疾恶病,家以论事殚。

天门守九虎,归卧牛衣间。

誓欲灭此贼,使天回正观。

豫子欲趋赵,聂生方入韩。

匕首忽电掣,铁椎已雷钻。

世无伯牙手,钟子每长叹。

世无子期耳,伯牙泪空弹。

人生乐相知,相知良亦难。

不知起胡越,相知同岁寒。

自侯之来矣,愿言识孔鸾。

秋风动心气,朔云资疟奸。

及此春日舒,扶病犹蹒跚。

怪仆来胡迟,为仆留城关。

见侯亦胡为,明珠倾月团。

见仆亦何为,伸此蛟龙蟠。

龟老壳愈坚,鹤老顶益丹。

自恨身已老,徒重钝与顽。

终忆玉川子,干谒非所安。

山不养伯龄,伯龄不厌山。

形式: 古风

访建康留守

敬公太古明月服,爱公九天寒露浆。

畏公龙泉太阿剑,喜公班虎花蛇囊。

月中含月作怀抱,露表滴露生清凉。

风尘澒洞要英杰,太平润色须文章。

公昔荷橐侍紫皇,公今握符坐建康。

纶巾羽扇夏日静,鸣鸠乳燕南风长。

青天有月来堂堂,白鹭分水鸣汤汤。

城头独立是谁子,身长七尺须眉苍。

袖藏古剑咸阳市,泪逐东风洒桃李。

一心只望金陵飞,未到三更已千里。

北斗错落垂寒光,愿公提起扫八荒。

刺人如影那见血,激天孤竹和空桑。

形式: 古风

访曾侍郎

青天荡荡摩青铜,紫微将相环西东。

大鹏一击九万里,两翼不鼓乘长风。

大鹏飞到天门下,天门无不耸观者。

列星退步失光彩,九虎低头若凡马。

有鸟决起抢榆枋,望而不见空断肠。

青天愈高鹏愈远,岂不有意招八荒。

我舍新安来,狂歌钱塘市。

上有无情之吴山,下有伤心之江水。

春已暮,人未归,平生不问鳜鱼肥。

若教买得青山住,饱食笋蕨歌春晖。

形式: 古风

迁入新居后客至偶成

方壶客去偃云床,槐柳阴阴日自长。

睡起不知天早晚,问人山顶是斜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