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正月十九夜枕上作(其二)》。吴与弼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此诗体现了他对儒家修身养性的深刻理解。
“乐以忘忧理浑然”,开篇即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内心的快乐来忘却忧愁,这种快乐是自然而然、浑然一体的。在吴与弼看来,真正的快乐并非外在事物带来的短暂欢愉,而是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能够让人忘却一切烦恼。
“后生岂易造斯言”,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理解与期待。他认为,要达到这样的内心状态并非易事,需要深刻的体悟和长期的修炼。这不仅是对年轻人的提醒,也是对自己修行过程的反思。
“敛然下学无他法,一味深功克性偏。”最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实现这一境界的方法。诗人强调,收敛心神,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深入的功夫,才能克服人性中偏颇的部分,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吴与弼对于儒家修身养性之道的独到见解,强调了内在的平和与快乐对于克服忧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日常实践和深入内省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