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夜枕上作(其二)

乐以忘忧理浑然,后生岂易造斯言。

敛然下学无他法,一味深功克性偏。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正月十九夜枕上作(其二)》。吴与弼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此诗体现了他对儒家修身养性的深刻理解。

“乐以忘忧理浑然”,开篇即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内心的快乐来忘却忧愁,这种快乐是自然而然、浑然一体的。在吴与弼看来,真正的快乐并非外在事物带来的短暂欢愉,而是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能够让人忘却一切烦恼。

“后生岂易造斯言”,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理解与期待。他认为,要达到这样的内心状态并非易事,需要深刻的体悟和长期的修炼。这不仅是对年轻人的提醒,也是对自己修行过程的反思。

“敛然下学无他法,一味深功克性偏。”最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实现这一境界的方法。诗人强调,收敛心神,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深入的功夫,才能克服人性中偏颇的部分,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吴与弼对于儒家修身养性之道的独到见解,强调了内在的平和与快乐对于克服忧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日常实践和深入内省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性。

收录诗词(1489)

吴与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所得

荆棘场中二十年,中间回首实堪怜。

欲从何处求心性,日用由来总是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舟宿陶婆湾

夜半扁舟梦不成,细将心绪绎平生。

人伦有道何能尽,展转无端感慨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赠九韶

绿萝溪上旧儒家,脩竹乔松去市赊。

南亩秋风多熟黍,东园夜雨总肥瓜。

圣贤指示方应密,师友相期路不差。

孝友一门斯是政,读书声里老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夜读康节先生诗后作

田圃工夫日破除,小窗灯火夜诗书。

月华皎洁云轻后,夏景清凉雨霁馀。

百体无拘知气泰,一尘不累识心虚。

从今莫惜慇勤学,好古方能屡起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