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漫书

纷纷上客半焦头,何事渔翁守直钩。

旗鼓尽归蜗角氏,皮毛须信棘端猴。

惊闻古有嗟来食,少见人从得处忧。

若悟浮生如一梦,三公争换醉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漫书》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通过对比上客与渔翁的不同生活态度,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虚幻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

首联“纷纷上客半焦头,何事渔翁守直钩”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开篇,上客们忙于追逐名利,却如同焦头烂额,而渔翁却能坚守本心,静守直钩,似乎在暗示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颔联“旗鼓尽归蜗角氏,皮毛须信棘端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将上客们的权力与地位比喻为蜗角氏的旗帜与鼓声,看似辉煌,实则渺小;而渔翁的生活则被比作棘端猴子的皮毛,虽不显眼,却自有其宁静与自在。这里暗含了对权力与物质追求的讽刺,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颈联“惊闻古有嗟来食,少见人从得处忧”则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与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古人曾因贪图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后悔不已,而今人们往往在得到之后又开始忧虑,这反映了人性中贪婪与不安的双重面相。

尾联“若悟浮生如一梦,三公争换醉乡侯”则是诗人对人生本质的深刻领悟。他建议人们如果能认识到生命如同一场梦,那么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放下世俗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如同醉乡侯一般,享受生活而非被生活所累。这一句不仅揭示了人生的虚无感,也提出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感事漫书》通过对上客与渔翁、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娄元善正郎娄江西上饶人时家居修鹅湖书院予在江西日曾请为白鹿书院山长二首(其一)

先生风致古英豪,枕流漱石烹溪毛。

汪汪学海人宏道,滚滚词源仆命骚。

汉最足称徐孺子,禹无能屈伯成高。

匡庐旧雨三更话,万里青天漫郁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寄娄元善正郎娄江西上饶人时家居修鹅湖书院予在江西日曾请为白鹿书院山长二首(其二)

得归不归公笑谁,巴西羁客鬓毛衰。

文章谫谫曾何补,原委深深竟未窥。

五万买鞭缘外饰,再三求筮为中疑。

行藏地僻无龟鉴,长忆庐山剪烛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兴二首(其一)

浮云漠漠蔼苍冥,风劲郊原草木零。

苜蓿影寒千里瘦,梧桐枝老九苞鸣。

酒杯潋滟供秋兴,旅馆萧条触物情。

自古五侯嫌肮脏,误将多智薄君卿。

形式: 七言律诗

秋兴二首(其二)

鹰隼高飞寥廓空,微霜寒入菊花丛。

耽酣量浅援陶止,欲赋才疏怯庾工。

闲傍阶前听蟋蟀,更从江上赏芙蓉。

尘襟旋借西风拂,清洁谁能效两龚。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