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绕屋扶疏千万竿,年年相诱独行看。
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村生活图景。开篇“绕屋扶疏千万竿”,形象地展示了竹子围绕着房屋,疏密得如同千万根竿一般,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年年相诱独行看”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份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他每年都会独自来到这里,仿佛在与竹子交流,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唤。
“日光不透烟常在”,此句表达了时间流转中的一种恒久感。即使是太阳的光芒,也常常被山村中的薄雾所遮蔽,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山村特有的轻纱般的迷雾,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静谧。
最后一句“先校诸家一月寒”,诗人表达了他对古籍的研习态度。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温习历代诗文,这里的“一月”可能指的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诗人沉浸于书海之中,而“寒”字则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冷静和专注。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个人情感以及学问态度的诗作。通过对山村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深刻尊重。
不详
花冠蕊帔色婵娟,一曲清箫凌紫烟。
不知今日重来意,更住人间几百年。
黄昏骑得下天龙,巡遍茅山数十峰。
采芝却到蓬莱上,花里犹残碧玉钟。
等闲何处得灵方,丹脸云鬟日月长。
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
曾随阿母汉宫斋,凤驾龙軿列玉阶。
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