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其四)

请公屈指数朱门,谁肯孜孜爱此君。

小槛纵多栽紫艳,闲庭且要曳红裙。

三冬翠色终难犯,五月秋声早已闻。

不是风流贤宰相,何人移尔入花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请公正地数一数富贵人家的华屋,又有谁会真心喜爱这株植物。
即使在小小的栏杆旁种满紫色的花朵,空闲的庭院也更希望有红花点缀。
寒冬时节,它的翠绿始终不易凋零,秋天的凉风吹过,它的声音早已被人听见。
如果不是风雅有才的宰相,又有谁会把它从花丛中挑选出来呢。

注释

朱门:富贵人家的宅院。
孜孜:勤勉,专心致志。
紫艳:紫色鲜艳的花朵。
红裙:比喻红色的花朵,形象生动。
三冬:冬季的三个月。
犯:侵犯,这里指被其他颜色或事物夺走。
秋声:秋天的风声,暗指花开的声音。
风流贤宰相:风雅有才华的官员。
花群:花丛,比喻众多的花草。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开篇“请公屈指数朱门”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到自己的家中来,分享彼此的喜悦与烦恼。而“谁肯孜孜爱此君”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切怀念和渴望。

接下来的“小槛纵多栽紫艳,闲庭且要曳红裙”中,“小槛”指的是围绕在庭院周边的小墙或栏杆,而“紫艳”则是指那些种植在槛中的花卉。诗人通过这两句描写了庭院内外的美丽景色,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

三、四句“三冬翠色终难犯,五月秋声早已闻”则是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三冬翠色”指的是即便在严寒的冬天,竹子也能保持着翠绿的颜色,不会因寒冷而凋零。而“五月秋声早已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即使是在五月的春末之际,也已经能够听到秋天的风声,这里的“秋声”可能是指蝉鸣或者其他表示夏尽将近的声音。

最后两句“不是风流贤宰相,何人移尔入花群”则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意。诗人认为自己并非是那种才华横溢、德行高尚的贤能之辈,因此对于能够与朋友在这美丽的庭院中共度时光感到十分荣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90)

李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其三)

荜为扉阖槿为藩,不似公家地尽宽。

阶下才容数片席,窗前也种十馀竿。

蜗牛舍畔幽丛小,行马门中翠影寒。

应似鹪鹩与鹏鸟,一枝层汉各心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其五)

疏丛宜少不宜多,多后盘根不奈何。

出槛新枝罥冠冕,上阶狂笋碍笙歌。

傍翘野鹤人难画,对酌樽醪日易过。

若更引泉兼雅称,门前咫尺是长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且嘲芳景自犹窃哂何况明公敢望台慈勿尤尘渎为幸(其一)

感恩言发即涟如,鹤已乘轩十载馀。

抱病尚通金阙籍,避荣犹掌玉皇书。

目难看字垂垂暗,发不胜簪渐渐疏。

安得安边一长策,少酬明主定狼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昨日奉谒还家马上偶成长句亦次前韵用述鄙怀

澄波桥远马班如,往复依稀十里馀。

春色绕园千树柳,清风吹面一堂书。

已降诗迸骊珠逸,更羡谈挥麈尾疏。

定许贫家卜邻否,欲收残俸便寻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