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重阳闷不出门,遂失灵岩登高之约,赋此见意

菊冷萸荒,闭门懒作登高赋。便无风雨。

佳景凭谁语。冷落琴台,游屐还同聚。山如故。

越来溪树。依样愁来路。

形式:

鉴赏

这首《点绛唇》由叶恭绰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重阳节时作者因心情郁闷而未出门登高的情景。词中通过“菊冷萸荒”、“闭门懒作登高赋”等句子,营造出一种秋日萧瑟、内心孤寂的氛围。

“菊冷萸荒”,菊花凋零,茱萸荒芜,暗示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衰败,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闭门懒作登高赋”,表达了作者不愿出门的心情,他选择闭门不出,放弃了登高望远的机会。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暂时违背,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在特定的情感状态下,他宁愿独自面对内心的忧郁,而不是与外界互动。

“便无风雨。佳景凭谁语”,即使没有风雨,但美好的景色似乎无人能欣赏,无人能分享这份喜悦。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孤独感,以及对与他人共享美好事物的渴望。

“冷落琴台,游屐还同聚”,琴台冷落,游人不再,只有旧日的足迹还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热闹与繁华。这里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山如故。越来溪树。依样愁来路”,山川依旧,溪边的树木也依然存在,但作者的心境却已不同,愁绪如同往常一样,随着来路蔓延开来。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自然永恒与人心变化之间的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对生命、时间、孤独与回忆的思考。词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题六松图

髯甲千山翳画阴。入怀空色共平沈。

踪孤尽蓄凌云气,意远翻增化石心。

欣蜡屐,几披襟。待扶残照下平林。

定中销得风雷起,冷眼寒烟自古今。

形式:

菩萨蛮.与秋湄、心可由华山循莲花峰下至天池

寒山石径惊巉削。松阴夹道幽香发。刬袜步莲花。

天风一笑哗。如如参石窟。坐断青山色。

休问去来今。无言意转深。

形式:

清平乐.寿陈使君六十

元龙风度。湖海归来暮。斗转槎回閒不渡。

相挈旧盟鸥鹭。期君百尺楼中。称觞豪气如虹。

看尽夭桃秾李,枝头自有春风。

形式:

虞美人.为徐公肃题季新所书自作芙蓉诗

千花百草输颜色。临水浑珍惜。据霜心事与谁言。

惆怅芳菲裳佩尚当年。对篱金菊依然在。

未觉秋容改。镜中双影试沈吟。

可信天涯情比昔时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