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学道要明心地印,更须阴阳同行。
不能及物只为身。小乘无智慧,大道几时成。
一种贡高夸自会,妄言眩惑人情。
只图博取利和名。不思生死苦,万劫路冥冥。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牧常晁的《临江仙》,主要探讨了修道与修行的真谛。诗中强调了学习道法首先要明了内心的真理,即“心地印”,并且指出修炼时需要兼顾阴阳平衡。诗人批评那些只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大智慧的人,他们自以为是,用虚妄之言迷惑他人,追求名利而非生死大道。最后,诗人警示世人,若不深思生死苦痛,将陷入永无止境的轮回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修道者的正确态度和世俗人心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不详
打破这阳炉阴鼎,跃番黑汞红铅。
龟蛇龙虎总虚言。六根并四大,阴物一齐捐。
有个天然真一种,非心非肾非玄。
不容口意识情传。修丹如此到,可谓大罗仙。
午夜金乌从海底,丑初渐出扶桑。
大明东向属三阳。韶华春满院,无地不生光。
直驾河车朝帝阙,泥丸宫饮琼浆。
华池神水灌中黄。婴儿未就母,地久更天长。
这金丹,无二道。方寸不离真水火,既未相颠倒。
个中运用不辞劳。海底天心呼吸到。现出长生宝。
守真元,专一气。婴儿养就吾身里。十月胎圆备。
万般譬喻总皆非。大底由他心意地。外觅徒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