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

出自钱塘门,延伫西湖滨。

寒冬十一月,松柏凄已陈。

积水何湛湛,楼观列青旻。

微阳回景光,俯见白骨新。

白骨一何多,多为游冶人。

生存娱斗酒,一往成灰尘。

妻子临堤泣,仓卒恨未申。

哭者声自达,歌者声自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钱塘门外,西湖边的景象,充满了深沉与哀愁的情感。诗人以“泛湖”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水的深邃、楼阁的高耸以及阳光的微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出自钱塘门,延伫西湖滨”,开篇点明地点,钱塘门是杭州的一个重要门户,西湖滨则是诗人驻足欣赏的地方。这里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自然的美景,为后续的情感铺垫。

“寒冬十一月,松柏凄已陈”,进入冬季,松柏虽依然挺立,但已显出几分萧瑟之气,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脆弱。

“积水何湛湛,楼观列青旻”,积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澈,楼阁则高耸入云,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人类建筑的壮丽。

“微阳回景光,俯见白骨新”,微弱的阳光下,诗人俯瞰湖面,发现新的白骨,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凄凉感,也引发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思考。

“白骨一何多,多为游冶人”,大量的白骨中,多数是游荡于湖边的冶游之人,暗示了人生的虚幻和世态炎凉。

“生存娱斗酒,一往成灰尘”,生前或许曾以饮酒作乐来寻求欢愉,但最终都化为了尘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虚无的感慨。

“妻子临堤泣,仓卒恨未申”,妻子们在湖边哭泣,遗憾未能及时表达爱意或完成未尽之事,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流逝和情感未了的悲叹。

“哭者声自达,歌者声自频”,哭声穿透寂静,歌声却依旧频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人们面对生命离别时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西湖的景色,以及对过往生命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间情感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94)

傅汝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舟,又字木虚,、丁戊山人等。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

  • 字:远度
  • 号:磊老
  • 籍贯: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476~1557年

相关古诗词

除夕

天运不恒居,乘除互肇端。

始我乘秋迈,旋兹岁聿殚。

序退气自促,景晦物无欢。

何况霜雪盛,还望阻乡关。

孤雁追北行,列星回中天。

顾此客行子,廓独处河干。

忧来如有去,老至亮无还。

幸有黄鹤期,可以慰心颜。

形式: 古风

记道路古事(其三)

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

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

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

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

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

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记道路古事(其四)

丹穴白凤凰,瑶池三青禽。

世世结欢好,谐鸣云汉浔。

毛羽岂不异,所贵同德音。

如何脩文氏,矜长互相轻。

骨销毁所由,交道谁不倾。

交道苟无益,嗟吁建英名。

形式: 古风

閒居

下帷亦何为,逍遥窥我园。

蓬麻正相扶,桃李果无言。

中有旷寂地,芝草郁芊芊。

延睇见仙山,长松纷上干。

何氏九人者,乘龙逝不还。

空馀紫金经,秘之岩穴间。

圣道日陵夷,仙经亦云残。

不如放我志,閒居以延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