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甫内乡新居

廌冠平日凛秋霜,老去声名只闭藏。

父老渐来同保社,儿童久已爱文章。

蔬随隙地皆成圃,竹放新梢欲过墙。

为向长安旧游道,世间元有北窗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刘光甫在内乡新居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诗意与生活情趣。

首联“廌冠平日凛秋霜,老去声名只闭藏。”以“廌冠”象征刘光甫的高洁品格和不凡声名,虽已年老,但其名声却如同秋霜一般,依然凛然不可侵犯。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既赞美了刘光甫的高尚品质,也暗示了他的声名远播。

颔联“父老渐来同保社,儿童久已爱文章。”描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热爱。随着岁月的流逝,父老们逐渐聚集到刘光甫的保社中,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而孩子们则早已对学习充满兴趣,这不仅体现了社区的温馨氛围,也反映了教育的重要性。

颈联“蔬随隙地皆成圃,竹放新梢欲过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刘光甫新居的自然环境。蔬菜随意生长在空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小菜园;竹子的新枝条似乎要越过围墙,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刘光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也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尾联“为向长安旧游道,世间元有北窗凉。”表达了刘光甫对过去在长安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宁静生活的满足。他向长安的旧友述说,世间其实也有如北窗般清凉的避世之所,暗含了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和对过往经历的怀念。这一句既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肯定,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光甫新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和谐的邻里关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斋夜宴

飘零无物慰天涯,酒伴相逢饮倍加。

误谬君当略彭泽,回旋我亦笑长沙。

金钗翠亸迎春髻,银烛光摇半夜花。

只欠东山游录事,不来坚坐看纷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山

松门石径静无关,布袜青鞋几往还。

少日漫思为世用,中年直欲伴僧闲。

尘埃长路仍回首,升斗微官亦强颜。

休道西山不留客,数峰如画暮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岐阳三首(其一)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岐阳三首(其三)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几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檄自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萧萧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