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寒食

去后之推,今年断火,番数逢几。

数十人生,二分春色,岂等閒红紫。

裁衣刀尺,卖饧箫管,天气薄绵消未。

认桥西、青芜一片,踏处凤靴挑荠。

酒炉茶灶,烟沈帘卷,疑是臣门如水。

鞠蹴惊莺,鞦韆过鸟,人影桐阴地。

赠兰斗草,燖盟温语,怕冷伤春余泪。

百五日、饶剩花风,漫愁婪尾。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鉴赏

这首《永遇乐·寒食》由清代词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与情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以纪念介子推等历史人物。

词中开篇“去后之推,今年断火”,点明了寒食节的习俗,即在这一天停止使用火源,以示对先人的怀念。接着,“番数逢几”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数十人生,二分春色,岂等闲红紫”,通过对比春色的二分与红花绿叶的寻常,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美景易逝的感慨。

“裁衣刀尺,卖饧箫管,天气薄绵消未”,描绘了寒食节期间人们的生活场景,如裁缝忙碌于衣物制作,孩童吹箫卖糖,以及天气转凉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节日氛围。接下来,“认桥西、青芜一片,踏处凤靴挑荠”,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气氛,同时暗含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

“酒炉茶灶,烟沈帘卷,疑是臣门如水”,这一句运用比喻,将寒食节的聚会场景比作臣子归家的温馨画面,体现了节日中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和谐。随后,“鞠蹴惊莺,鞦韆过鸟,人影桐阴地”,通过生动的动植物形象,展现了寒食节期间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的自由与快乐。

最后,“赠兰斗草,燖盟温语,怕冷伤春余泪”,表达了节日中人们相互赠送礼物、交流温暖话语的情景,以及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而“百五日、饶剩花风,漫愁婪尾”,则是对寒食节后春意渐浓、花期将尽的无奈与期待,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的风俗与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春苕.题冼玉清女士水仙图

翠带珠缨。向游仙队里,恍遇云英。

镂冰质,凌波步,家何在、渺矣蓬瀛。

擎盘独出衣裳冷,弹葱指、顿现娉婷。

商周垒洗,种白玉莹然,心迹双清。娇颦烟媚书檠。

似冰壶濯魄,一片虚明。

空擎盏,忘沽酒,出门笑、依旧江横。

岭梅兄姊山矾婢,人独立、茜影亭亭。

归魂洛浦,扶醉梦依稀,月可中庭。

形式:

二郎神.和徐伸

月阶閒立,又惹得、满身花影。

奈孤枕遥更,薰炉残烬,凄绝关山梦冷。

望末红楼天边远,外讳说、相思成病。

况狂絮封帘,飞花上鬓,也羞窥镜。谁省。

鲛珠泪重,鸳衾冰凝。

最苦是宵来,痴成悲极,还待黄鹂唤醒。

油壁轮埋,鞦韆架拆,空负阳春烟景。

要领略、镇日空山太古,成林风静。

形式: 词牌: 二郎神

南浦.庚辰生朝

晴意袅游丝,过清明、年光寄在杨柳。

欺鬓恼东风,工薰染、惟许绿波痕透。

无言抚镜,惜花岂为相思瘦。爇香永昼。

空閒却游鞭,黄莺知否。

消磨投老情怀,似信水漂花,倦云出岫。

无病即閒身,浑忘了、饤饾雨晴时候。

零篇断阕,低吟多在迟眠后。

从今屈指,消几曲春词,几杯春酒。

形式: 词牌: 南浦

望湘人.题张哕丹女弟自绘芍药图,和贺方回

际擎盘捧出,照烛烧余,美人醒醉刚半。

盛露渲颜,殿春婪尾,尚觉寻芳非晚。

舞罢西施,延来娇客,连天晴暖。

记移从上苑,说到将离,苦忆荼薇良伴。

勿谓愁肠欲断。拟采兰同赠,伤高怀远。

尽一幅生绡,绘出红情深浅。衣裳想倚,沈香亭畔。

易误玄都仙观,今学得、道服黄装,免被沾泥衔燕。

形式: 词牌: 望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