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真正道流行脚去,护身符子不须担。
国师实为耽源切,不是临岐作对谈。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体验和对佛法的理解。"真正道流行脚去",意指真正的佛法无需执着于形式,而是自然流布,随缘而行。"护身符子不须担",暗示修行者不必过分依赖外在的教条或象征物,内心的解脱才是关键。
"国师实为耽源切",这里的"国师"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高僧大德,"耽源切"则强调他们深入理解和实践佛法的根源,即对真理的深切沉迷和追求。"不是临岐作对谈",进一步说明真正的佛法不是在辩论或理论讨论中显现,而是通过实际修行和体验来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强调了禅修的实践性和内在体验,以及对佛法本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禅宗的修行风格。
不详
问你地藏知不知,下头注脚万千千。
算沙入海徒疲倦,不若教他了目前。
觅心不得疑情息,与汝安心万事休。
十万里沙来又去,杖挑只履在肩头。
称心称意可长保,上苑名园春日花。
一个尖头茅屋下,长年无事道人家。
水边林下道人行,念念无非是道情。
尽去西方寻净土,青莲华在淤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