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二首(其一)

纱幌银屏,今宵还醉,花影深处。

饤坐菱香,纕衿芷老,总是伤心侣。

当年风调,丝囊羽扇,问有几人能语。

只筵前,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

一时莺燕,恁争持、罗带题遍,伤春好句。

谁分而今,白头萧飒,难卖黄门赋。

只馀横笛,米家歌里,略记贞元风度。

还愁问、帘前月色,尚如旧否。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鉴赏

这首《永遇乐》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词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词人以纱幌、银屏、花影、菱香、芷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回忆与伤感的空间之中。

“饤坐菱香,纕衿芷老”,菱香与芷老的并置,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总是伤心侣”一句,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内心情感,将那些陪伴过自己,如今却只能成为记忆中的伴侣,赋予了深深的悲凉意味。

“当年风调,丝囊羽扇,问有几人能语”,词人通过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不舍。然而,“只筵前,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在这样的场景下,即使有画烛相伴,也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泪水悄悄滑落,成为了无声的诉说。

接下来,“一时莺燕,恁争持、罗带题遍,伤春好句”,词人通过描绘莺燕争鸣、罗带题诗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然而,面对“谁分而今,白头萧飒,难卖黄门赋”的现实,词人感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再,即便是才华横溢,也无法挽回逝去的年华。

最后,“只馀横笛,米家歌里,略记贞元风度”,词人在笛声与歌声中寻找着对往昔的回忆,试图在音乐中捕捉那份曾经的风雅与韵味。然而,“还愁问、帘前月色,尚如旧否”,词人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美好的事物是否还能如初,是否还能在心中留下同样的感动与回忆。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韵味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永遇乐二首(其二)

如此乾坤,叹菰芦里,竟无人出。

投笔封侯,请缨系颈,此辈成何物。

英雄惟有,使君与操,把酒何堪论列。

奈邓禹、笑人寂寂,中流空击江楫。

天涯回首,黄巾铜马,荆棘纵横行迹。

帝不负卿,通侯使相,虎䩨貂冠屹。

奈无颇牧,用之为将,马腹鞭长难及。

堪惜此,鸾飞凤舞,一带山色。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相见欢二首(其一)

香车刚见帘开,整鬟钗。留得半庭残雪,印弓鞋。

端详觑,低声诉,晕红腮。知道竹间煎茗,这谁来。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相见欢二首(其二)

年来遍顾花丛,总成空。虚负三生蝴蝶,几番风。

偏相恼,韦郎老,恁匆匆。待约梅开双笑,镜台中。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押[东]韵

扬州慢

宛转青山,画栏红处,并肩暗缔香盟。

有花间姊妹,证钿合深情。

恁妆镜、芙蓉暂掩,翠帘珊槛,犹自藏莺。

渐桥边、明月春风,吹老箫声。

梦中彩笔,认萧郎、重到江亭。

只鹦鹉呼来,骊驹唱去,偏自分明。

寄语玉楼红杏,休重误、陌上香尘。

望垂杨城郭,凝眉都待泥金。

形式: 词牌: 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