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二十首(其十四)

栗叶重重覆翠微,况逢寒食欲沾衣。

阁中帝子今何在,芳草王孙暮不归。

紫气已沉牛斗夜,白云应长越山薇。

欲奠忠魂何处问,祇今惟有鹧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林的萧瑟景象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栗叶重重覆翠微”以层层叠叠的栗树叶覆盖着一片青翠的山林,营造出深秋时节的静谧氛围。接着“况逢寒食欲沾衣”,寒风凛冽,似乎连空气都凝结了,让人感到一丝寒意,仿佛能将衣物浸湿。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环境的凄清。

“阁中帝子今何在,芳草王孙暮不归”两句,运用典故,借古喻今。阁中的帝王如今在哪里?那曾经繁盛的王孙贵族,傍晚时分为何还不归来?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无奈与哀叹。

“紫气已沉牛斗夜,白云应长越山薇”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感。紫气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帝王或圣人出现时所伴随的祥瑞之气,如今已消失在夜空之中;而白云则象征着永恒与飘渺,它在越山之上悠然自得,似乎与世无争。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最后,“欲奠忠魂何处问,祇今惟有鹧鸪飞”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之人的怀念与追寻。在这样的场景下,诗人想要祭奠那些忠诚的灵魂,却不知该向何处寻觅。最终,只有鹧鸪的啼鸣在山谷间回荡,成为唯一的回应。这不仅是对忠诚者的缅怀,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寄托,以及对世间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当前落寞的对比思考,以及对忠诚与美好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74)

郭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厓门二十首(其十五)

万里蒹葭入薜萝,黍苗无限独悲歌。

人间几见桑田变,天上曾闻玉辇过。

紫府有名同羽化,荆榛无月泣铜驼。

可怜国破忠臣死,牧笛吹风起夜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厓门二十首(其十六)

飞烟閒绕望春台,千里关山百战来。

金水河枯龙已去,碧霄笙吹鹤飞回。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真境辟蓬莱。

西楼怅望芳菲节,怀抱何时得好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厓门二十首(其十七)

帝子吹箫逐凤凰,离宫秋树独苍苍。

落花寂寂啼山鸟,衰草茫茫覆女墙。

金簇有苔人拾得,野芦无主雁衔将。

不堪吟罢重回首,远目非春亦自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厓门二十首(其十八)

天王舟楫浮南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凤鸟不来春寂寂,白云长在水潺潺。

花路暗迷香辇绝,雨碑犹带藓苔斑。

相逢莫话金銮事,华表千年鹤又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