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黎必升的《丹灶(其二)》以隐逸与自然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仙风道骨、古朴静谧的画面。
首句“乘云仙去隔烟霞”,开篇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乘着白云,仙人远去,身后留下一片轻纱般的雾气,仿佛与世隔绝,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氛围。这里的“烟霞”不仅指自然界的云雾缭绕之景,更象征着远离尘世的仙境。
次句“古灶荒凉夕照斜”,笔锋一转,将视角拉回到现实中的古灶。这处古灶历经岁月沧桑,显得荒凉而破败,夕阳的余晖斜洒其上,增添了几分凄美与历史的厚重感。这一景象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后两句“岁岁春归苔藓碧,何人为觅旧丹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每年春天来临时,古灶周围的苔藓都呈现出一片碧绿,生机盎然。然而,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观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为深沉的问题——“何人为觅旧丹砂”。丹砂,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材料,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理想。诗人通过这一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灶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