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行怀本斋

人皆喜君出,我独喜君归。

君出岂不美,事业生光辉。

君归亦不恶,风味高一时。

人才有消长,世运有盛衰。

公论不可泯,隐显观妍媸。

隐者未必是,显者岂皆非。

遁世愧无闷,贫贱不可移。

得时必行志,斯世相纲维。

无闷是在我,行志未可期。

一处特易易,一出真难持。

利欲政滔天,四海皆疮痍。

世俗所荣者,君子方鄙之。

君开青云步,要津夫何疑。

手挥体国略,口讷阿世词。

长揖群玉府,拔足逃阱机。

黄鹄已高举,瓮盎喧醯鸡。

苕霅有清泚,一洗京尘缁。

故旧述间阔,松楸慰时思。

兰茁濯庭下,菊蕊黄东篱。

酒熟蟹螯健,橙香鲈脍肥。

至哉天下乐,何须卿相为。

解我橐中书,极深更研几。

圣门八字开,广大涵精微。

或参华山席,先天探包羲。

或巾高阳车,同载膝上儿。

苟足今世具,小需时运宜。

天意欲平治,当今非吾谁。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人都欢喜你出门,唯独我欢喜你归来。
你出门难道不美好,事业如日中天显辉煌。
你归来也不差,风度一时无两。
人才有增减,世间兴衰交替。
公众舆论不可忽视,无论显赫还是隐秘。
隐居者未必不佳,显达者也非全然正确。
逃避尘世虽愧无悔,贫贱不能动摇你的志向。
时机到来定要实现抱负,这世间以此为准则。
内心的平静在我心中,践行志向还需时间。
独处容易,公开行动实则艰难。
权势欲望遮天蔽日,世间满目疮痍。
世人追捧的,君子却视若敝屣。
你开启了青云之路,要职何须怀疑。
手中握有治国方略,口中却难言迎合世俗。
告别官场如脱险,远离是非之地。
如同黄鹄展翅高飞,远离尘世的琐碎纷扰。
苕霅溪水清澈,洗净京城的污浊。
与老友相聚,松柏慰藉思念。
兰草在庭院茁壮,菊花黄于东篱。
酒酿熟蟹肥美,橙香鲈鱼鲜嫩。
天下之乐在于此,何需追求高位。
解读我心中的书籍,深入探究其中奥秘。
儒家八条原则开启智慧,包容精微之处。
或参与华山之会,探索自然的奥秘。
或乘坐高阳之车,陪伴膝上的孩子。
只要能满足当下,适时的机遇就足够。
天意希望天下太平,当今谁能担此重任?

注释

皆:都。
归:回来。
事业:工作、功业。
遁世:逃避尘世。
贫贱:贫穷和低微的地位。
行志:实现志向。
至哉:多么美好啊。
解:解读。
圣门:儒家学说。
先天:自然法则。
膝上儿:膝边的孩子。
小需:适度的需求。
当今:现在这个时代。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期待和赞美。开篇“人皆喜君出,我独喜君归”表明诗人更欣赏的是人物能够归来,可能是因为归来意味着完成了使命或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带有了一种平实且深远的意义。

接下来的“君出岂不美,事业生光辉。君归亦不恶,风味高一时。”则是对这种期待人物的赞颂,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能展现其卓越与非凡。

诗中还涉及了人才的沉浮和世事的盛衰,以及公正的评价标准,隐显之间的辨别。诗人认为隐者未必是非,显者也不全是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遁世愧无闷,贫贱不可移。”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态度。接着,“得时必行志,斯世相纲维。”强调了在合适的时机里实现自己的志向,是对时代的责任和担当。

“无闷是在我,行志未可期。”则是诗人个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接着,“一处特易易,一出真难持。”表达了保持真诚本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以下几句通过对比世俗荣华与君子的选择,强调了诗人对真正价值观的追求和坚守。“利欲政滔天,四海皆疮痍。”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认为过度的贪婪和欲望导致了世道的混乱。

随后,“君开青云步,要津夫何疑。手挥体国略,口讷阿世词。”描绘了一位理想人物的风貌,他不受世俗牵绊,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行走在世间,胸怀大志,却又不随波逐流。

“长揖群玉府,拔足逃阱机。黄鹄已高举,瓮盎喧醯鸡。”则是对这种人物的一种期待和赞美,他能够超脱物欲的羁绊,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飞扬。

接下来的“苕霅有清泚,一洗京尘缁。”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洗净尘俗的心愿。“故旧述间阔,松楸慰时思。”则是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和对现实不满的情感。

在“兰茁濯庭下,菊蕊黄东篱。酒熟蟹螯健,橙香鲈脍肥。”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享受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

最终,“至哉天下乐,何须卿相为。解我橐中书,极深更研几。”则是诗人对于“乐”的追求和理解,以及对个人修养的不懈追求。

全诗通过对理想人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道德、超脱世俗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宿宝峰呈玉涧

默成已仙去,北山久寂寞。

岂无爱山人,时时访林薄。

心境不相当,丘壑自丘壑。

谁知百年后,秀气才有托。

的的盘溪孙,精光发河洛。

神龙跃天津,鞭霆驾飞雹。

相逢玉涧翁,笔底银潢落。

江湖四十年,万象恣描摸。

从游八九子,天才皆卓荦。

涨起十八滩,曹溪源一勺。

愧我局陋巷,瓢箪粗知乐。

遥望诗坛高,势与芙蓉角。

掩旗仆金鼓,不敢事攻略。

吊古得名胜,盟府定虚爵。

派长竟先归,白云冒南岳。

形式: 古风

寄敬岩

泳飞堂前橘柚香,田田荷叶浮波光。

主人揽辔度闽峤,驱驰端为苍生忙。

天生人才不虚出,必使事与才相当。

尔才绰绰有馀力,岂容袖手窥其旁。

平生正坐严冷相,不解妩媚相颉颃。

前时固亦与国论,莫肯默默安周行。

老子九百何自苦,艰难险阻须甘尝。

玉溪饥民昔啸聚,至烦禁旅来张皇。

绣衣弹压甫三日,猩鬼屏迹消丛篁。

露布一语不自伐,犹有忘者羞回缰。

今年玉节莲峰下,约束海若无惊艎。

剽闻属郡微有警,往往盐子多陆梁。

此辈未易以柔服,必至腥血膏锋铓。

由来受病非一證,莫将已效誇良方。

规模贵阔谋贵密,当以虚心来众长。

局面布置要合节,自有勇士争激昂。

堂堂元老熟戎事,幸甚赤舄归故乡。

岂无惕然桑梓念,囊底馀智应恢张。

同心相济一堂上,谁兵谁将谁千粮。

不然笺天启坛钺,老熊当道驱群狼。

甲兵钱谷亦分内,事机捷出真难量。

岂予所至辄多事,老天驱入功名场。

橘柚黄时听好语,绿绨四辈催归装。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悼蔡修斋

羌世运之纬繣兮,何故老之不慭遗。

持寸胶而救千丈浑兮,谁与同而共治。

身一约而蹈遗烈兮,不沽直而不徇时。

西极八桂东连吴会兮,贯南纪以周驰。

以节用爱人兮,以静重为威。

谓直方大之德才学识之长兮,亲结上知。

方增重乎本朝兮,而疾疢以乘之。

犹癯癯乎笔削之志兮,浩浩乎汗青之未期。

遗稿山积兮,孰续而孰维。

擅一代之钜典兮,疑造物之好亏。

吁嗟乎,修斋之典刑兮,蹇长歌乎已而。

余幼好此奇服兮,今冉冉而华颠。

悼窘步之数奇兮,安陋巷之瓢箪。

公独闵其寂落兮,揽微芳而遐搴。

时舒爱而申情兮,曾不间夫邮传。

弭婺节而西来兮,拱茂行之渊渊。

吸松斋之沆瀣兮,饱坐啸之兰荃。

凤高飞而莫絷兮,徒延伫而路曼曼。

何音问之不淑兮,骇骑箕而遂仙。

睇长江而太息兮,涕淫淫而惘然。

抚巨编之遗则兮,神驰乎洋奥之佳阡。

念岁律之云莫兮,奈狂风之鼓天。

形式: 古风

盛化州挽些

悼世习之纬繣兮,争骛乎险阨。

蕴异采而儃佪兮,已喧豗而吠怪。

孰视衣冠之故宇兮,腥膻菅蒯。

酣一盎之醯蚋兮,较得失乎晻暧。

公胡为乎高搴兮,提一剑以北指。

恐脩名之不立兮,气轩轩而有伟。

扪虱以谈当世之务兮,江东莫比。

烬世雠于蔡焰兮,同雪国耻。

驱驰乎蚕丛鱼凫兮,上功万里。

中原咫尺兮,莫归寸疆。

素志剥落兮,怊惝恍而凄凉。

霾轮絷马兮,猛思故乡。晚得一障兮,遥遥乎南荒。

时缤纷而易变兮,又何可以久留。

谪星堕境内兮,吾将奚求。

魂营营而上征兮,叩太仪之幽幽。

敛智囊而不售兮,遗恨千秋。

夙闻公名兮,意卓荦而不羁。

解后公之挥麈兮,心朗气夷。

尝叩公之所历兮,动中事机。

将款密乎山扉兮,杳璜佩而莫追。

悲风起兮江村,白日下兮大墅。

表独立兮雄碑,间一丘兮今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