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源写给习斋先生的一首表达敬意和感慨的作品。首句“藜羹麦饭话情亲”描绘了与习斋先生交谈时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交流,如同粗茶淡饭中的深情厚谊。次句“今古兴亡赖有人”强调了在历史变迁中,像习斋先生这样的人才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第三句“破屋寒飞宵练影”通过破屋和深夜月光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坚韧的氛围,暗示习斋先生可能身处困境但仍坚守道义。第四句“荒篱远隔夕阳尘”进一步描绘了习斋先生的孤独与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第五句“直将文武传洙泗”赞扬习斋先生传承儒家文化,注重文治武功的教育,如孔子在洙泗之地讲学一般。第六句“未许安危系洛闽”则表达了对习斋先生能力的信任,认为他有能力处理国家的安危大事,而不只是局限于某个地区。
最后两句“山势东蟠沧海尽,应知燕赵自生申”以壮阔的山河景象收尾,寓意习斋先生的影响力深远,如同燕赵之地的崛起,预示着他的智慧和精神将生生不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习斋先生的品格与才能,同时也寄寓了对后世的期许,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人才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