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古道图为寺僧赋

古道西风疋马还,数家茅屋住秋山。

只疑路近东林寺,遥听钟声暮霭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道、西风、疋马、茅屋与秋山的和谐共存,以及远处寺庙钟声在暮霭中的回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

首句“古道西风疋马还”,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孤独的旅人在西风中策马归来的情景,古道的沧桑与西风的萧瑟相映成趣,疋马(单马)的归途更添了几分寂寥与深沉,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

次句“数家茅屋住秋山”,将视线从古道转向远处的山峦,几座简陋的茅屋点缀其间,与山色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秋天的山色为这幅图景增添了几分凉意和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只疑路近东林寺”,通过旅人内心的疑惑,巧妙地引出了画面中的另一重要元素——东林寺。这里的“疑”字,不仅表达了对寺庙位置的不确定,也暗示了旅人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一句“遥听钟声暮霭间”,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画面的最深处——寺庙。在傍晚的薄雾中,寺庙传来的钟声悠扬而远,既是对前文疑惑的解答,也是对整幅画面情感的升华。钟声在暮霭中的回响,不仅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超脱,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与诗意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条古道之上,感受着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题竹(其二)

楚人江上竹枝歌,风雨潇潇放棹过。

翠黛含颦欲谁怨,九疑云暗奈愁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题扇与何重容

溪南溪北水云村,茅屋书灯对掩门。

昨夜西风送微雨,荷花初落槿花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寄洁斋主人

高斋寂寞谁堪侣,陶器单衾与素琴。

惟有空潭夜深月,一泓寒景照人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墨竹

石荷长梢双凤尾,雷惊空谷九龙章。

高秋坠露浓如乳,泻入金盘胜玉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