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竿烟雨图为广德葛清修赋

葛生家世居桐川,开园种竹临平田。

时时酒后发豪兴,凉风疏月落诗篇。

今年见我容台署,手执纨素三尺许。

上有潇湘竹万竿,一半模糊带烟雨。

初疑南国荆山寒,卞和入楚犹未还。

至宝一时收不尽,遗此满地青琅玕。

又疑西土瑶台夕,秦女吹箫还似昔。

凤凰不肯傍人飞,参差乱展云间翼。

画竹何如种竹真,与可去后谁传神。

偶披图画识高赏,飒飒寒气生衣巾。

皇都六月日如灼,金铁欲流石欲铄。

愿言与子归桐川,同向竹林置双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万竿烟雨图为广德葛清修赋》描绘了葛生家族在桐川的田园生活,以竹为主题,展现了葛清修的雅致与才情。诗中,葛生醉酒后兴起,借着凉风疏月,挥毫泼墨,写下诗篇,其才情可见一斑。画面中的潇湘竹丛,烟雨迷蒙,仿佛南国荆山的寒意和西土瑶台的仙气,珍贵如卞和之玉,令人赞叹不已。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竹子比作秦女吹箫的悠扬乐音,凤凰展翅的华美姿态,表达了对画中竹影的赞美。他感慨画竹虽美,但不如真实种植更能传达竹的精神。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凉竹林生活的向往,即使在皇都酷暑之中,也希望能与朋友一同回到桐川,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然。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竹子这一意象,既赞美了主人的才情,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412)

周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画鲤歌为吴都事赋

冰解水柔三月节,万顷桃花泛红雪。

东风不动昼冥冥,雷雨交飞电蛇掣。

中有文鲤作龙姿,金鳞六六含光辉。

十载沙泥困头角,此时直向龙门飞。

龙门西望如削壁,浪珠溅沫苔花湿。

天池更在龙门颠,万仞一跃才咫尺。

昔年湖海匹凡鳞,而今化作真龙身。

上天下地倒洪澍,万物枯槁皆回春。

吴君此画千金价,画笔虽真亦是假。

君家双璧照清波,乃是天池化龙者。

形式: 古风

桃源篇

秦人法网密如织,楚人逃生苦未得。

一朝拔邑入南山,咫尺就与尘寰隔。

山中风俗何恬然,竹篱茆舍临平田。

男婚女嫁相代谢,岁月无纪谁知年。

昨日渔郎忽到此,杯酒慇勤问乡里。

汉龙晋马相继兴,始知世代非秦纪。

由来静躁迹不同,山人怕与俗人通。

送得渔郎出山口,归来相与灭其踪。

武陵太守好事者,谓人可仙官可舍。

分付渔郎重问津,溪山宛在眉睫下。

初来夹岸皆桃花,再来赤壁横苍霞。

千峰万壑不可辨,欲从何处寻人家。

我闻海鸥识人意,机心一动鸥不至。

山人心事閒于鸥,孰谓高风可强致。

使君莫厌城市喧,浇醨朴醇各有根。

机心不动争心息,武陵处处皆桃源。

形式: 古风

题黄九霄杂色画菊

陶翁昔年怀隐德,手种黄花只一色。

南山杯酒义熙年,北窗枕簟羲皇宅。

九霄原是儒家子,作画多年胡昩此。

丹青入手劳心思,不极妖艳心不止。

我闻菊品三十六,此画模写犹未足。

世情每自逐时好,隐德谁能识幽独。

愿君笔端改常度,剥落繁华反贞素。

万里风霜摇落馀,一枝秋色长如故。

形式: 古风

题徽州殷氏所藏息斋画竹

平生无计医凡俗,每思开轩学种竹。

息斋此画自何来,坐觉寒阴满书屋。

断根入地吴蚕僵,密叶排云威凤翔。

洒洒清风照长渭,濛濛翠雾浮清湘。

人世韶音久不作,有材如此转零落。

龙笙凤管归何处,变作秋声撼厓壑。

紫阳山高白日寒,幽人自倚疏帘看。

秪恐六丁下收拾,夜半失却青琅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