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送崔秀才游南

南方山水地,念子为贫游。

纵是逢佳景,那能缓旅愁。

夕阳行远道,烦暑在孤舟。

莫向巴江过,猿啼促泪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那风景如画的南方山水之地,我挂念着你因生活所迫而远游。
即使途中遇到绝美的景色,又怎能缓解旅途中的忧愁。
夕阳西下,你行走在漫长的路上,盛夏的酷热困在孤单的小舟。
切莫经过巴江吧,那里猿猴的哀鸣会让人泪水更加难以停休。

注释

南方:指中国南方,以其山水秀丽著称。
山水地:风景优美的地方,特指多山多水的自然景观。
念子:思念你。
为贫游:因为贫困而外出旅行或谋生。
逢佳景:遇到美好的景色。
那能:怎能,哪里能够。
缓旅愁:减轻旅途中的忧愁和烦恼。
夕阳:傍晚的太阳。
行远道:行走于遥远的道路,比喻长途旅行。
烦暑:炎热的天气,这里指夏天的暑热令人烦躁。
孤舟:孤独的小船,象征旅途中的孤单。
莫向:不要去往。
巴江:泛指四川东部的长江流域,这里代指充满艰难与悲伤的地方。
猿啼:猿猴的叫声,常被文学中用来渲染凄凉悲伤的气氛。
促泪流:促使眼泪更快地流淌,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炎热的夏日里,怀念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情景。开篇“南方山水地,念子为贫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外出漂泊的无奈。

接着,“纵是逢佳景,那能缓旅愁”说明即使遇到美丽的风景,也无法减轻内心的游子之愁。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故乡的情感对于游子的重要性,即便是美好的外在环境也难以取代内心对家的思念。

“夕阳行远道,烦暑在孤舟”则具体描绘了夏日旅行的艰辛景象。夕阳映照下的长途跋涉,以及独自一人在小船上承受着酷热,这些都是诗人旅途中的真实写照。

最后,“莫向巴江过,猿啼促泪流”中“莫向巴江过”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劝诫,不要再去巴江那边,因为那里可能有更多的不快和忧虑。“猿啼促泪流”则形象地描绘了猿猴啼泣的声音,暗喻着诗人内心的悲伤和落泪。猿猴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旅途中的孤独与哀伤,这里通过其啼声,更深化了诗人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远方家乡深深的思念。诗人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在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游子之愁的深沉。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陪姚合游金州南池

柳暗清波涨,冲萍复漱苔。

张筵白鸟起,扫岸使君来。

洲岛秋应没,荷花晚尽开。

高城吹角绝,驺驭尚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宿安国简公院

雨后清凉境,因还欲不回。

井甘桐有露,竹迸地多苔。

幡映宫墙动,香从御苑来。

青龙旧经疏,寥落有谁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宿西岳白石院

白石上嵌空,寒云西复东。

瀑流悬住处,雏鹤失禅中。

岳壁松多古,坛基雪不通。

未能亲近去,拥褐愧相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兴善寺崔律师

沐浴前朝像,深秋白发师。

从来居此寺,未省有东池。

幽石丛圭片,孤松动雪枝。

顷曾听道话,别起远山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