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寺丞书画

杨侯古书数十轴,草隶缺残犹可读。

古书流传动千岁,书可仿摹古容伪。

爱君苦心能辨之,等捐千金不为费。

世尝售名不售真,物可见形难见神。

重令志士一惆怅,念有遗宝随埃尘。

东墙西墙画满屋,瑟琶小儿理新曲。

鄙夫长安交游少,骑马能来与君熟。

万事好恶我自知,不作浮沈为人更耳目。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杨寺丞书画》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描绘杨侯收藏的古书及其对真伪的辨识,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真谛的追求和对世态人情的洞察。

首句“杨侯古书数十轴,草隶缺残犹可读”,开篇即点明主题,杨侯收藏的古书虽残破,但仍有阅读的价值,体现了他对古籍的珍视。接着,“古书流传动千岁,书可仿摹古容伪”两句,揭示了古书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伪造现象,强调了辨识真伪的重要性。

“爱君苦心能辨之,等捐千金不为费”表达了诗人对杨侯辨识真伪能力的赞赏,认为其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远胜于金钱的价值。这一对比,突出了对艺术品真伪辨别价值的重视。

“世尝售名不售真,物可见形难见神”两句,直指当时社会中追求表面名声而忽视艺术品真正价值的现象,强调了内在精神的不可见性,批评了浮躁的社会风气。

“重令志士一惆怅,念有遗宝随埃尘”则表达了对珍贵艺术品被埋没的惋惜之情,进一步强调了对艺术品真伪辨别和保护的必要性。

最后,“东墙西墙画满屋,瑟琶小儿理新曲。鄙夫长安交游少,骑马能来与君熟”描绘了长安城中浮华的生活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万事好恶我自知,不作浮沈为人更耳目”则是诗人自我态度的体现,表明他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不受外界影响,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综上所述,《杨寺丞书画》不仅赞美了杨侯对古书的珍藏和辨识能力,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真伪、社会风气及个人审美追求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许州寒食

灌婴台畔路憧憧,寒食追游喜退公。

堤柳媚烟行细绿,野桥横水阵残红。

鞦韆冷飏梨花雨,蹴鞠高腾燕子风。

几处笙歌几家哭,却愁回马夕阳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禁烟游园

寒食风光雨敛尘,病馀寒极强颁春。

传呼广陌双摇旆,乘兴名园一柅轮。

列座宾寮皆俊雅,绕池花木尽奇珍。

长吟浅醉归时晚,蜡炬荧煌改火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画蟹

后蚓智不足,捕鼠功岂具。

一为丹青录,能使万目顾。

气凌龟龙蛰,势经沧海渡。

微物亦有动,将非逢学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稻熟水波老,霜螯已上罾。

味尤堪荐酒,香美最宜橙。

壳薄胭脂染,膏腴琥珀凝。

情知烹大鼎,何似莫横行。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