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鸣鸠拂其羽,四海皆阳春。
秋风起鹈晙,蓬棘深藏身。
时哉有显晦,微鸟灵于人。
孰谓鸠性拙,而同凤与麟。
这首明代诗人汪应轸的《鸠隐》描绘了一幅春天到来时鸠鸟振翅欢鸣,似乎在宣告四海皆是阳春景象的画面。然而,随着秋风起,环境变得严峻,鹈鹕和蓬草棘丛中隐藏身影,显示出自然界的季节变迁和生存策略。诗人借此寓言,暗示即使是最微小的生物如鸠鸟,也有其生存智慧,不亚于凤凰和麒麟这样的祥瑞之物。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不详
庖祝有分守,而欲侵其厨。
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
微哉烹醢身,谁为蠲濯壶。
芳臭自云荐,公尸色未愉。
摄衣入庙门,匍匐投遐区。
同愆不同谪,无乃矜庸愚。
相期厉圭璋,临别重踟蹰。
百雀不如凤,胡为占琅玕。
朋雏碎语不可听,六月搅动清风寒。
我欲挟金弹,巧避千万端。
徘徊恐落一枝翠,矫首待凤栖阑干。
数椽茅屋傍山开,横麓平檐雪满堆。
耳畔春风还料峭,田家钱矰尚尘埃。
鸡豚诧客穿篱入,牛马驯人际晚回。
何事邻翁喧笑语,为储旧谷接新来。
小驿春深屋半斜,东风开到刺桐花。
夜来有梦难分别,半是长安半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