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情怀。首句“艰苦归来后,经营买此山”点明了诗人历经艰辛,最终购得山林作为归隐之所。接着,“桑麻心最切,名利意全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对功名利禄的摒弃,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让畔留余地,诛茅且闭关”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让畔,即让出田间道路,体现了与邻里的和睦相处;诛茅,指建造简陋的住所,闭关则是指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最后,“诸郎读书史,境僻百邪闲”表明诗人的后代在僻静的环境中勤奋读书,远离世俗的纷扰,继承了先辈的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精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宁静生活,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