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二年余谪海外馆琼州开元寺俨师院遇其游行市井宴坐静室作务时恐缘差失念作日用偈八首(其四)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谁其嗣之,我有遗则。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僧释德洪的《政和二年余谪海外馆琼州开元寺俨师院遇其游行市井宴坐静室作务时恐缘差失念作日用偈八首》系列中的第四首。诗中蕴含了佛教修行的精神,强调了每日的修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直接引用自禅宗典籍《楞严经》,意味着一天没有进行修行或劳动,就不应该进食。这体现了佛教中对生活与修行关系的深刻理解,即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通过日常的劳作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谁其嗣之,我有遗则。”这里的“嗣”字,意为继承或传承。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谁能继承并实践这样的生活哲学呢?我留下这个准则,希望后人能够遵循。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修行理念的传承意愿,以及对后世的期许。

整首诗简洁有力,充满了禅宗的智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修行的机会,将生活与精神追求紧密结合,体现了佛教中“生活即修行”的核心思想。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