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夜一首效子建

中宵闻零雨,抚枕起躇踟。

昏釭栖素壁,流焰照重帏。

感此寂无语,戚然兴我思。

我思何郁伊,欲举棼如丝。

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

男儿不仗剑,亦须建云旗。

三十尚随人,奚以操笔为。

文章可腴道,曾不疗寒饥。

仰屋愧浮尘,俯睐影依依。

人生良有命,何独令心悲。

心悲发为白,失脚令身危。

欲为绝世行,道远恐不支。

世情忌检饬,敛目俟其疲。

谁能七尺身,受此千变机。

役役亦徒尔,多忧得无痴。

惟应慎厥躬,古人以为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寂夜一首效子建》,是明代文徵明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处,内心思绪万千的情景。

首句“中宵闻零雨”,点明时间是在深夜,细雨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抚枕起躇踟”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寂静中难以入眠,起身徘徊的情态,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烦躁。

“昏釭栖素壁,流焰照重帏”描绘了室内昏暗的灯光映照在素白的墙壁上,火焰摇曳,照亮厚重的帷幕,营造出一种幽暗而神秘的环境。这一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相呼应。

“感此寂无语,戚然兴我思”表达了诗人面对寂静的环境,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我思何郁伊,欲举棼如丝”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将内心的纷乱比喻为纠缠不清的丝线,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抓住机遇、追求功名的渴望。“男儿不仗剑,亦须建云旗”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的向往,希望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三十尚随人,奚以操笔为”反映了诗人对于年龄增长、尚未独立成就的焦虑,以及对于文学创作价值的质疑。“文章可腴道,曾不疗寒饥”则表达了对文学作品社会实用价值的反思。

“仰屋愧浮尘,俯睐影依依”通过对比仰望天空的灰尘与低头看到的影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人生良有命,何独令心悲”则提出了对命运的思考,为何只有自己感到悲伤。

“心悲发为白,失脚令身危”描述了诗人因内心痛苦而引发的身体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欲为绝世行,道远恐不支”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世俗、追求卓越的决心,但又担心道路遥远,难以坚持。

“世情忌检饬,敛目俟其疲”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拘泥于形式,等待他人疲惫时才行动。“谁能七尺身,受此千变机”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担心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役役亦徒尔,多忧得无痴”表达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反思,认为这种生活并无实质意义,充满了不必要的忧虑。“惟应慎厥躬,古人以为期”最后,诗人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古人留给后人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深沉,通过对深夜独处的内心世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春闺

绿阴生寂昼迟迟,薄汗沾裳气力微。

起傍曲阑垂手立,清风细细落蔷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其一)

堂前笑展晬盘时,漫说终身视一持。

我已蹉跎无复望,试陈书卷卜吾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其二)

吾家积德亦云稠,不易生儿到岁周。

印绶干戈非敢冀,百年聊欲绍箕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秋夜不寐有怀钱二孔周

客散西堂夜悄然,修筠凉吹供清眠。

疏萤纨扇秋无赖,浅水红蕖月可怜。

侍女银杯摇雪乳,谁家玉笛唱婵娟。

意中忆得城东阙,孤鹤翩翩骨有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