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寂夜一首效子建》,是明代文徵明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处,内心思绪万千的情景。
首句“中宵闻零雨”,点明时间是在深夜,细雨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抚枕起躇踟”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寂静中难以入眠,起身徘徊的情态,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烦躁。
“昏釭栖素壁,流焰照重帏”描绘了室内昏暗的灯光映照在素白的墙壁上,火焰摇曳,照亮厚重的帷幕,营造出一种幽暗而神秘的环境。这一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相呼应。
“感此寂无语,戚然兴我思”表达了诗人面对寂静的环境,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我思何郁伊,欲举棼如丝”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将内心的纷乱比喻为纠缠不清的丝线,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抓住机遇、追求功名的渴望。“男儿不仗剑,亦须建云旗”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的向往,希望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三十尚随人,奚以操笔为”反映了诗人对于年龄增长、尚未独立成就的焦虑,以及对于文学创作价值的质疑。“文章可腴道,曾不疗寒饥”则表达了对文学作品社会实用价值的反思。
“仰屋愧浮尘,俯睐影依依”通过对比仰望天空的灰尘与低头看到的影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人生良有命,何独令心悲”则提出了对命运的思考,为何只有自己感到悲伤。
“心悲发为白,失脚令身危”描述了诗人因内心痛苦而引发的身体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欲为绝世行,道远恐不支”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世俗、追求卓越的决心,但又担心道路遥远,难以坚持。
“世情忌检饬,敛目俟其疲”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拘泥于形式,等待他人疲惫时才行动。“谁能七尺身,受此千变机”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担心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役役亦徒尔,多忧得无痴”表达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反思,认为这种生活并无实质意义,充满了不必要的忧虑。“惟应慎厥躬,古人以为期”最后,诗人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古人留给后人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深沉,通过对深夜独处的内心世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