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煖无功。
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汤泉流向东和浸泥浇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煖无功",这里的“一眼”表达了诗人对于汤泉源头的直观体验,而“浸泥浇草煖无功”则传递出了一种自然景象中万物生长的和谐状态,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对生命力与自然循环的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通过设问的方式,让读者陷入诗人所构建的情境之中。这里的“骊山”指的是庐山,而“金铺玉甃中”则是对庐山山下汤泉流经之地的描绘,这里的“金铺玉甃”暗示着一个富丽堂皇的环境,使得温水的流动显得格外珍贵和不凡。
整首诗通过对汤泉流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白居易在此以其独特的笔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生动的自然景象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
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厨无烟火室无妻,篱落萧条屋舍低。
每日将何疗饥渴,井华云粉一刀圭。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紫粉笔含尖火燄,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